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285章

作者:江河大爷

  陈茂见状,赶忙招呼身边的十来名护卫将陈砚团团围住,就要护送陈砚上马车。

  陈砚压住陈茂的肩膀,对他道:“不必紧张,退下去吧。”

  陈茂虽紧张,却也不能当众违抗陈砚,只得担忧地退到一旁,双眼始终紧张地盯着陈砚,准备有危险时就扑上去。

第475章 招商2

  陈砚双手举到半空,往下压了压,朗声道:“诸位莫急,先听本官说几句。”

  前排的商贾赶忙往后传话:“都别挤,大人有话要说。”

  声音一排排往后传,很快围着陈砚的四五十人就安静了下来,双眼都巴巴盯着陈砚,仿佛在盯着财神爷。

  陈砚双手负在身后,仰头环顾四周,面容严肃:“远洋贸易的种种好处,本官不必多言。本官身为松奉市舶司的提举,主管贸易岛开海一事,就要为贸易岛的长长久久做打算,头一个就是要选出正经的、信用好的商贾。”

  一名商贾当即大喊:“陈大人说的在理!”

  另一名商贾调侃道:“大人还没说完你就急着拍大人马屁,就怕大人不让你上岛吧?”

  两人如此一拌嘴,商贾们笑出声来。

  单单从他们手里的贸易岛布局,就知陈大人所图甚大。

  一旦将此岛建成,定繁荣至极,他们这些最早上岛的商贾也能赚得盆满钵满,因此早期的商贾必然要进行一番筛选,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也是许多商贾喜闻乐见的,自是没有什么意见。

  陈砚并未跟着笑,依旧神情肃穆:“这第二个,就是你们开铺子前,需先去市舶司办理一份文书,要详细写明商铺售卖之物,若铺子里卖的东西,文书上没有,市舶司便要进行罚款。”

  这条一出,商人们脸色都变了。

  有人当场提出质疑:“我等租了铺子,不是想卖什么就卖什么吗,为何还要被市舶司管着?”

  “卖什么不卖什么,从来都是商贾的事,大人如此管理,我等若货物卖不动,岂不是只能白白亏钱?”

  “贸易岛限制太多不利于与西洋商人做生意啊陈大人。”

  反对声此起彼伏,都是劝陈砚将这条改了的。

  待众人抱怨得差不多了,陈砚才再次开口:“诸位放心,市舶司并不限制诸位的买卖,若诸位想要换商品售卖,可以去市舶司修改。至于这文书,主要是为了朝廷收税用。”

  陈砚一开口,众人的声音就停了,旋即就听到陈砚继续道:“贸易岛上的税收,会因诸位所售商品不同,征收不同的税。一些极暴利,譬如瓷器、茶叶、丝绸等,所收的税为一成;各种工艺品、日常用品等薄利多销的商品,只收半成税,如此便保护了不少小商贾,为整个贸易岛添人气,也能吸引更多西洋商人前来贸易岛。”

  “大梁收商税是三十取一,大人收的税会不会太高了?”

  有商人见陈砚耐心解答,便壮着胆子提问。

  不少商人虽没吭声,心中多半也是嫌税收多了。

  一直严肃的陈砚此时却笑了:“诸位在大梁做买卖,不用担心海寇劫掠。贸易岛想要稳定,这城墙之上就少不了将士们守着,船、炮、火铳都要银子养着。诸位,这些银子不止要上交朝廷,更是为了买你们的安全。”

  他一笑,商贾们也跟着笑了起来。

  贸易岛若不足够安全,他们也不敢上啊。

  见众人都答应,陈砚敛了笑意,伸出三根手指:“这第三条,就是在贸易岛上,需得由你们商户自己成立商会,对货物的价格要有个区间定价,切莫低价竞争,否则以后再想将价格抬起来,那些个西洋商人就不买账了。”

  晋商和八大家运到南潭岛的货物明明并不算多,完全可以卖出高价,就因为内斗,自己砍价亏本,利润全让那些西洋商人赚去了。

  陈砚得知此事后,就在想如何防止贸易岛上的商户们恶意竞价,破坏整个贸易岛的营商环境。

  因他前世并未真正从事过商业一道,只能想出规定价格区间这一办法。

  货物的价格会因市场有波动,若由官府定价,极容易脱离市场,导致价格不合时宜。

  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就会让官府过多掌控整个贸易,致使商人没有行商自由。

  他陈砚在任时,能尽量保证商人们的利益,若他被调任,接任者会不会以此为武器大肆敛财?

  又或者,借机扶持自己人,以此打击其他商贩?

  为了避免这些弊端,陈砚就将此约束的权力还给商人,让贸易岛是纯粹的以商业行为为主导的岛屿。

  如此政策,立刻获得无数商贾的叫好。

  这实实在在是在为他们商人着想,当即就有许多人要签订文书。

  陈砚笑道:“诸位莫急,先随本官去松奉,登岛看看再决定签与不签,五万两可不是小数额。”

  商贾们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当即纷纷称赞陈砚考虑周到。

  不过当看到那些年轻人一个个往这边领人,他们又紧张起来。

  谁也不知道贸易岛上修建了多少铺子,万一人多了铺子不够用,他们岂不是白白错过了?

  他们先来的,怎么也不能让别人抢了先。

  “我先签了契书,将银子交了再去松奉也不迟!”

  有人高呼一声,其他人瞬间反应过来,当即也纷纷呼喊:“大人,银票在此,您先收着,后面再签契书也行。”

  “这是五万两银票,大人您先收着,我信得过您!”

  有人抓着一叠银票,就往前挤。

  其他人一看,好啊,这就抢上了。

  当即纷纷掏出银票,边往陈砚这边挤,边举着银票在半空晃:“我要租一间铺子,大人您快收我的银票吧。”

  “我要租十年,大人您快收钱。

  被领过来的商贾瞧见那些商贾纷纷举着银票,竭力往马车方向挤时,都只能懵懵地站在后面,瞧着前面的疯狂拥挤的人群。

  见众人如此热情,陈砚只能让陈茂回马车里取来纸笔,收一份银票,就记下一人的名字等信息,再让那人按个手印。

  陈茂等人被众多银票晃得眼花,怕弄混了,便扯着嗓子大喊:“都别挤,一个个来。”

  有人立刻帮着陈茂喊道:“都听这位兄弟的,大家别挤了,去后面排队。”

  趁机将身边几个人的手往后扒拉,再把自己的银票往前送。

  那几个被他扒拉的人满肚子火,当即反驳:“你怎么不去后面排队?”

  几人一起合力,就将那人连同他的银票推到后面去,若不是后面的人抵着,那人就该摔倒了。

  如此疯狂的一幕,迅速感染了后面过来的商贾,他们立刻找了前面的人问,等大概知道事情前后,也顾不得多想,赶忙掏银子也要往前挤。

  随着人越来越多,这条路都被挡住,从城里出来的商贾瞧见这边的动静,纷纷跑来看热闹,导致那些护卫手里的茶都送不出去了。

第476章 拉下水

  陈砚来锦州是打算先拉拢大隆钱庄的少东家,再在锦州城内发贸易岛的策划图,拉拢一些合适的中小商贾。

  只要能从度云初那儿拉来银子,贸易岛就能继续修建,等白糖多存一些量后,就可以去吸引西洋商人,从而吸引更多的中小商贾,让整个贸易岛运转起来。

  张润杰反应极迅速,立刻采取措施拉拢八大家与度云初等人。

  单从张润杰的反应,就知道他绝不会放弃大户。如此一来,度云初就能左右摇摆,让陈砚在与其谈判时落入下风,反被拿捏。

  陈砚当即决定,放弃拉拢度云初等大户,朝着张润杰瞧不上的其他商贾入手。

  涓涓细流,可汇成大海。

  于是提前让人回松奉,找正在松奉的孟永长拿了早就印好的贸易岛策划图,在商贾们离开锦州城的必经之路上拉拢他们。

  匆忙之下还未大批量印契书,陈砚以退为进,彻底打消了这些商贾们的疑虑,让他们抢着交钱。

  陈砚记下名字和籍贯等,让他们按下手印,也算白纸黑字,等回了松奉慢慢补签契书,贸易岛的后续建设也就稳了。

  不过商贾们掏钱的速度太快,陈砚忙得不可开交,以至于围在马车旁的商贾们越来越多,将路堵了一大半。

  张润杰得知此消息时,正与八大家坐在岸边临时搭建的棚子里,煮着茶,盯着劳力们将一箱箱货物装船。

  瞧着那堆成山的货物,张润杰笑意根本无法掩饰。

  此次二百多艘船,足以将八大家绝大多数货物都给运走,陈砚再也不能肖想这些货物了。

  王凝之等人的兴奋之情比张润杰更甚。

  自开海之策定下后,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随着货物的堆积,他们每日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原本以为上个月拍下船引后,可以回一波本,可那该死的晋商恶意压价,致使八大家处境越发艰难,险些撑不住。

  就在此时,陈砚来了锦州拉拢他们,倒逼张润杰让利。

  今日过后,此次危机八大家挺过去了。

  “如此多货物运出去,能赚不少吧?”

  张润杰笑着道。

  “这几个月,瓷器等价格一路高涨,加之船引成本极高,上个月出海亏损严重,这个月纵使能赚些银子,也补不了此前的亏损。”

  刘洋浦摇摇头。

  作为刘守仁的门生,张润杰对刘洋浦这个刘家人极客气:“虽亏损了几百万两,却能掌握远洋贸易大多数份额,长远算下来还是赚的。”

  王凝之笑道:“几百万两银子,我八大家还是亏得起的。只要能独揽这远洋贸易的生意,亏损的银子迟早能赚回来。”

  另外七人都颇为赞同。

  想到那些大大小小的商贾在船引拍卖完后纷纷离开锦州,八大家心里就舒坦。

  凭他们那点家底,竟也想与西洋商人做生意?

  “大隆钱庄与晋商们还没离开,想来是还不死心。”

  黄明语带嘲讽。

  “如此一块肥肉,他们定然是舍不得放弃的。有他们在,就有人与我们八大家竞拍船引,也能帮张大人攒攒政绩。”

  刘洋浦笑着看向张润杰。

  张润杰笑着摆摆手:“职责所在。”

  对于张润杰而言,晋商和大隆钱庄只要在,这船引的价格就不会太低,他的开海之策就是正常实行,于他的仕途是极有利的。

  因此,他很希望晋商和大隆钱庄能从八大家身上咬一块肉下来。

  这就是双方利益冲突之处,张润杰便想揭过去。

  八大家对他如此轻飘飘的态度极不满意,到嘴的肉谁愿意吐出来?

  唯有牢牢把控整个通商口岸,才能让他们赚更多的钱。

  刘洋浦道:“朝廷规定张大人三年交三百万两,这两次船引拍卖,张大人早已挣够了,这后面何不为自己打算?以后的船引,我们以每份十万两的价格包了,再额外每个月给张大人分十万两纹银。”

  纵使张润杰早知道在这个位子会有足够的油水可捞,此刻听到“每个月十万两”,依旧难以克制地激动起来。

  徐知跟着道:“张大人不过而立之年,就已为一府之尊,主持开海大事,待到任期一满,以此政绩必然回京。”

  黄明迫不及待道:“京城那地方想要高升,得有人帮扶,得上下打点,大人您不给人好处,升上去的凭什么是大人您?”

  话虽粗俗,却是这么个理,徐知也就没有再出声。

  张润杰自是知道几人所言非虚。

  刘守仁把他放到锦州,就是看中他赚钱的能力,等着他为刘门捞取大量好处,用以收买人心,壮大势力。

  若他捞的银子不够,莫说回京,就是这锦州知府的位子他都坐不稳。

  与八大家联合,一年捞上百万两银子,除了交给刘守仁的银钱外,自己还能剩下不少,到时候再在京中上下一番打点,想要被提拔就要容易许多……

  见张润杰意动,王凝之为其倒了杯茶,亲自端起送到张润杰面前,笑着道:“我八大家牢牢把控茶叶、瓷器,货物充足,又有常年合作的西洋商人,大人只需抬抬手,白花花的银子就能往我大梁搬。”

  王凝之不动声色地瞥了眼张润杰的神情,继续道:“大梁的官员俸禄实在微薄,想要靠其养家,只能是全家饿得面黄肌瘦。大人能扛得住,难道还要让妻儿老小也跟着大人一起受苦吗?”

  话毕,王凝之就给其他人使了个眼色,众人会意,纷纷劝张润杰。

  这等收买官员的话术他们烂熟于心,此刻再拿出来说,可谓情真意切。

  刘洋浦一句“难不成大人年老致仕归乡后,空着手带全家回老家吗?”,更是戳中张润杰的内心。

  他若致仕时两手空空,这么多年的官岂不是白当了?

  那他不分寒暑苦读,又究竟是为了什么。

  何况他就算接了这孝敬,每年也能给朝廷上百万两银子充盈国库,并未对朝廷有什么害处……

  正思索间,一名青色官服的官员急匆匆赶过来行了一礼,不待张润杰开口就凑近其耳边一顿嘀咕。

  张润杰脸色大变,竟失态惊呼:“什么?!”

第477章 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