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13章

作者:江河大爷

  到家时,他已将明日该学的背完。

  一进院子,就见邹氏端着碗香味浓郁的鸡汤走出来,瞧见他们,竟还打了声招呼:“阿砚回来了?”

  这可真是破天荒了。

  邹氏今儿个竟还主动打招呼。

  因着分家,大房好似受了天大的委屈,哪怕共用一个厨房,也总是冷着脸。

  陈砚倒是好奇:“大娘是有什么好事吗?”

  邹氏早等着他问了,此时迫不及待道:“你青闱哥要去高氏族学读书了,我特意炖只鸡给他补补身子。”

  陈得福从屋内走出,双手背在身后,一副老学究的模样:“三弟,不是做大哥的说你,人要向前看,别老盯着脚后跟。”

  “高氏族学不是开春才收学生吗?怎的青闱这会儿进去了?”

  陈得福走近了些,压低声音道:“旁人自是去不了,可我跟那高家的管事关系好,虽不能亲拜高侍郎为师,入族学还是能办到的。”

  目光瞥向陈砚:“若想将阿砚送进去,说声便是,你我兄弟,能帮一把我也是愿意的。”

  陈得寿颇为心动。

  阿砚在周家读书总不是个事,他原本是想开春送阿砚去考,可阿砚年纪尚小,也才刚学《论语》,能不能考过谁也说不准。

  要是能花些钱……

  陈得寿回屋就找柳氏商量。

  “十两银子虽多,却能给阿砚谋个好前程,也是值得的。”

  陈得寿心头火热。

  那可是高氏族学。

  当年他读书时,每每瞧见高氏族学的学生,便会仰慕几分。

  陈老爷子送陈得寿去考过,虽未中,可也见识了一番里头的夫子们的光景,实在难忘。

  柳氏顾虑多了些:“加上阿砚挣的,咱手头也不过十五两,交十两出去,剩下五两交束脩,买笔墨纸砚怕是都不够,这往后该怎么办?”

  就这还是因着有周老爷送的书,不用再另买,否则连笔墨纸张都买不起。

  自分家后,柳氏和陈得寿怕影响他读书,就让他住进了宽敞的青砖大瓦房,往常这个时候,陈砚会先在屋外的青石板上练会儿字,再回到自己屋子,或写大字,或背书,或画画。

  今儿硬赖在他爹娘住的土胚房里,这会儿出声:“爹娘,那高氏族学已经不是好去处了。”

  他将高侍郎失了圣心的事说了。

  “若是以往,高氏族学风头正盛,莫说十两银子,便是出一百两,也要等到年后开春时才能进。”

  高氏族学如此行事,怕是高氏一族离没落已不远了。

  陈得寿道:“高家除了高侍郎,还有好几位在朝官员,这门楣还是高的。”

  陈砚此刻无比庆幸他爹没进官场,实在太过纯良。

  “高侍郎就是高家的天,底下那些不过是在他的庇护下方才能将官当得安稳。如今高侍郎倒了,那些官员的位子就会被盯上,他们只会渐渐被排挤出去。”

  陈得寿和柳氏怔愣住。

  这些离他们太远,根本想不到。

  陈得寿讷讷道:“那……高家就这么败了?”

  会不会败,要看高侍郎所在派系保不保,对方派系出手是否狠辣。

  所以陈砚的答复是:“我不知。”

第21章 漫画论语

  天色渐暗,陈砚在青石板上写了近半个时辰的大字后回了屋。

  陈砚的手腕累得厉害,他便趁着休息背起书来。

  其实《论语》他已背完,如今在背的是周荣的笔记,只是平常并未让其他人知晓罢了。

  于他而言,真正的先生是周荣。

  他前世也是学过一些《论语》的,虽然并未全背下来,他还是有成人的理解能力和鉴别能力的。

  刘先生此人教书极迂腐,无论他们的文章是否背下来,每日必要领读十来遍,还要他们摇头晃脑,声音要极大。

  至于所讲经义,实在流于表面,远远不及周荣所做注解。

  陈砚读书并不喜大声诵读,他这一世的记性极好,文章诵读两遍也就背下来了。

  至于还有不懂之处,他找张纸记下,等攒到足够多了就去请教周荣。

  灯光影影绰绰,将他的影子照在窗户上。

  院子里的黑影却是径直朝着大房而去,不消片刻,门再次被打开,陈得寿气得大跨步走出,身后还传来陈得福的怒声:“你自己舍不得钱就罢了,竟还要拦着我?我青闱就要去高氏族学,谋个好前程!”

  院中的陈得寿气恼,心中暗想他已经问心无愧了。

  目光落在地上的木盆上。

  那是个有他腰粗的木盆,里面放着满满一盆水。

  平时陈砚除了写刘先生布置的大字用纸笔外,其他时候练字都是蘸水在青石板上写。

  每天夜里,陈得寿就会往里加水。

  今夜他就将这盆永远也写不完的水泼了。

  次日一早,大房便颇在院子屋子里进进出出,陈青闱更是站在院中背书。

  邹氏特意给陈青闱做了件新袍子,胸前还绣了一株青竹,寓意节节攀高,穿在陈青闱身上,倒真是衬得人颇为挺拔。

  见陈砚出来,陈青闱止住声音,扬起下巴道:“如何?”

  陈砚夸赞了一句衣服。

  邹氏的绣工确实不错,竹子绣得活灵活现,也难怪能靠着一手好绣工赚钱。

  “今日我就要去高氏族学就读,先生、同窗都是极要紧的,你日日在周家读书,能与谁人积攒交情?”

  说到最后,陈青闱颇为不屑。

  若是能直接与周举人读书,那肯定是了不得,可如今只是一个老秀才,哪里比得上高氏族学?

  莫要忘了,连周举人都是高氏族学的先生。

  陈砚静静看了他片刻,才道:“既想有好前程,必要苦读苦练,昨晚你比我睡得还早。”

  陈青闱明年就要下场考县试,该比他一个幼童更刻苦才对。

  陈青闱一噎,又立刻给自己找补:“我今日要早起去高氏族学,自是要睡得早些。”

  可此时比他小不少的陈砚已起了床,这话说到最后便很没底气。

  陈青闱羞恼不已,见陈砚瞅着他,更是无言辩驳,只能气呼呼地转身进了屋子。

  陈砚这才转身去洗漱。

  时候尚早,他决心趁着上课之前将周荣所做《论语》释义背完,今晚便可开始着手绘制《论语》。

  只是他没料到,一个月后这高氏族学的影响就波及到他。

  刘先生请辞了。

  高氏族学大肆扩招,竟将县城各大学院拔尖的学生尽数挖走。

  学生多了,先生自是不够用。

  高氏族学又大肆请先生,凡是秀才均可报名。

  刘先生便去试了试,竟成功了,自是来跟周举人请辞。

  “周老爷不必相留,以那陈砚之资,该为其请个更有学问的先生,老夫实在不敢误了他的前程。

  这也是刘先生执意要请辞的缘由。

  先生均愿教导聪慧的学生,可想教好却极难。

  那日他有心要压一压陈砚,随口问了句他们还未学的篇章,陈砚竟答了出来,他方才知晓陈砚早已将《论语》通篇背了下来,甚至对其领悟颇深。

  他方才知晓陈砚竟藏拙。

  而他想教导陈砚,实在力不从心。

  也因此,纵使他心心念念想得到周举人的指点,也不愿再教导陈砚。

  周举人只得应允。

  如此一来,陈砚又待在了家中。

  不过他并不急,反倒是结合释义背起了《中庸》,待到休沐日再找周荣解惑,比当初跟着刘先生学得更快更深。

  而周荣更是惊诧于他的进步,虽又给周既白请了位先生,却不让陈砚跟那位先生学。

  倒是大房见他在家里,对着陈得寿和柳氏说了不少风凉话。

  陈砚便和他爹娘交了底:“高氏族学便是再扩招,也挖不走整个平兴县所有的学生,更挖不走所有先生,待一切尘埃落地,我再找学院安心读书也不迟。”

  一切纷扰终有落定之时。

  秋去冬来,陈砚已跟着周荣学完《论语》、《中庸》、《孟子》,而他的《论语》漫画也画完,便又领着卢氏去了县城。

  此次他直接去了墨竹轩。

  墨竹轩中有几个书生模样的人看书,从穿着便可知家境贫寒,显然是舍不得轻易买书,来此处也不过蹭书看。

  好在伙计并不赶人,还端了凳子让他们坐。

  用孟永长的话说:“不过是让他们在书肆翻翻书,再些茶水,却于他们有一份天大的恩情,往后谁若能高中,说的回报可不是几本书能比。”

  陈砚深知贫寒子弟求学之难,即便他有一手画工,也不过堪堪能支撑学业。

  也因此,对孟永长很是欣赏,有了新作,头一个来找的就是墨竹轩。

  掌柜瞧见他来,立时热情地将他请到内室,又去请孟永长。

  孟永长所在的清风学院因着先生被高氏族学挖走,导致先生不够,学院干脆给学生放了假,想去高氏族学的就赶紧去,剩下不多的学生便可由剩下不多的先生教导。

  “你可算来了!”

  孟永长兴冲冲进来,目光灼灼:“你画的《三国演义》还是女妖?”

  “此次是《论语》。”

  孟永长哀嚎一声:“为何是《论语》?”

  陈砚这几个月时常会拿些画来卖,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女妖,他都喜欢,客人也都喜欢。

  他甚至想让陈砚将整部《三国演义》都画下来,再装订成册,卖去其他地方,必定能大赚一笔。

  可陈砚竟画《论语》。

  如他这等被《论语》日日折磨的学子,想的是看看新鲜话本欢喜一番,谁会将银钱拿来买画的《论语》?

  有钱肯定买话本。

第22章 大卖

  陈砚只叫孟永长先看看,孟永长虽颇不情愿,还是翻了开来。

  这一看,竟就入了迷。

  此次陈砚并非与以往那般一页纸画一幅画,而是画的格子漫画。

  他为每句圣人言都设计了一个小故事,人物形象生动,对话也都是日常用语,只在最后将圣人言道出。

  待看完故事,再看最后的圣人言,便很容易理解。

  孟永长不知不觉就将纸张翻完,意犹未尽:“怎的只有这么些?”

  陈砚道:“这《学而》篇就有十六个小故事,我先送与你瞧瞧,若你愿意收,我再画剩下的。”

  孟永长这才发觉他不知不觉竟看完了《论语·学而篇》,且觉得极有趣。

  “你画的极好,可卖给谁?”

  “新学《论语》的幼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