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仙台上何人?灵台方寸关门弟子 第93章

作者:小蟑螂七岁了

  可他更恨的,是自己!

  恨自己无能!

  恨自己没用!

  恨自己空有这通天的造化,却连自己的爹娘都护不住!

  为什么还是做不到!

  昔年在陆家大宅,眼睁睁地看着那张主簿带着恶奴上门,诬陷父亲,毒打母亲,他却帮不上忙,反倒成了父母一心要保全的累赘。

  他以为那是自己年幼,无能为力。

  后来,他带着年幼的弟弟妹妹,自朝歌城中逃出,一路颠沛流离,前往陈塘关。

  可一场无情洪水,将他与弟妹冲散,任他如何哭喊,也只捞回了两件破旧的衣衫。

  他以为那是天灾,非人力可抗。

  再后来,他在翠屏山上,日夜祈祷,终于盼来了神仙点化,有了救出父母的一线希望。

  可一把大火,将那行宫烧了个干干净净,也将他心中最后一点光亮焚尽。

  他以为那是命数,是造化弄人。

  桩桩件件,历历在目。

  他总是在失去,总是在无能为力。

  好不容易,他遇上了昆仑山的仙人,得了这通天的传承,有了足以翻天覆地的力量!

  他以为,这一次,自己终于可以将失去的一切都夺回来!

  为什么到了这最后一步,还是这样!

  他还是那个只能眼睁睁看着,什么都做不到的废物!

  他这一生,为何总是这般,永远都差了那么一步!

  就在他心神失守,万念俱灰之际,一只枯瘦而温暖的手,轻轻地抚上了他的脸颊。

  “凡儿......我的凡儿......”

  陆凡身子一僵,缓缓回头,正对上母亲那一双虽是浑浊,却满是慈爱与骄傲的眼睛。

  他的母亲,不知何时竟已清醒过来,正半跪在他身旁,用那满是污垢的手,颤抖着为他擦去嘴角的血迹。

  “娘......”

  他喉头哽咽,千言万语,只化作了这一个字。

  “傻孩子......哭什么......”陆凡的母亲脸上露出一抹虚弱的笑意,比这世上任何东西都要温暖,“娘的好孩子,你长大了......长得这么高了.....我的凡儿,你已经能保护爹娘了......”

  她看着儿子,眼中满是骄傲与心疼。

  “凡儿,听娘的话,快走吧。”

第134章 难成大器

  陆凡闻言,心中大恸,他跪倒在地,握住母亲冰冷的手,泪如雨下,“我不走!儿子不孝,已是让爹娘受了这许多苦楚,我不会再丢下你们了!今日便是死,咱们一家人也要死在一处!”

  “傻孩子......”陆夫人脸上露出一个凄然的笑意,“听娘的话。你爹和我,早已是残废之人,便是救出去,也活不了几日了。可你不同,你还年轻,你还有大好的前程。你若是在此出了事,我与你爹,到了九泉之下,又如何能安心?”

  “凡儿,你听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今日之仇,咱们记下了。你逃出去,好生修行,将来学成了本事,再回来为你爹娘报仇雪恨,将那张主簿千刀万剐!”

  “到那时,我与你爹,便是死了,也能瞑目了!”

  “你若今日与我们一道死了,那才是真的称了那恶人的心,如了他的意!那咱们陆家的冤屈,便永世不得昭雪了!你......你可明白?”

  那边厢,老僧与年轻僧人已是缓步逼近,脸上挂着猫戏老鼠般的冷笑。

  “好一出母子情深的戏码,真是感人肺腑。”老僧慢条斯理地说道,“只可惜,今日此地,已被我师徒二人的佛光禁制,莫说是人,便是一只苍蝇,也休想飞得出去。”

  “贫僧劝你们,还是莫要再做这等生离死别的痴梦了。”

  “小子,贫僧的耐心有限,这功法,你到底是交,还是不交?”

  他心中自有一番计较。

  搜魂夺魄,固然是釜底抽薪的法子,可其中的风险,却也只有他自己清楚。

  这等无上玄功,一字一句皆是天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搜魂所得的记忆,往往残缺不全,神念冲击之下,颠三倒四,更是常有之事。

  若是照着这般残缺的法门修行,轻则法力错乱,重则走火入魔,万劫不复。

  他要的,是一部完整无缺,可以传承下去的通天道法,而非一本催命的符咒。

  让这小子心甘情愿地默写出来,才是万全之策。

  死死地盯着老和尚,陆凡只觉得心中一紧,说不出的难受。

  是啊,自己若是死了,谁来为父母报仇?

  谁来洗刷这天大的冤屈?

  他不能死在这里!

  一股前所未有的求生之念,压倒了所有的绝望与愤恨。

  他重重地嘶吼一声,将所有的不舍与承诺都化作了这一声呼喊。

  紧接着,他猛地一咬舌尖,将那上清仙法催动到了极致!

  一股远胜方才的浩瀚气浪,以他为中心,轰然炸开!

  那两个僧人未曾料到他会行此自残般的搏命之法,猝不及防之下,竟被这股气浪掀得连连倒退,阵脚大乱。

  而陆凡,在发出这一击之后,亦是七窍流血,浑身骨骼寸寸欲裂,眼前一阵阵发黑。

  陆凡趁此空隙,冲天而起,头也不回地朝着那沉沉的夜幕之中遁去。

  “哪里走!”

  老僧怒喝一声,待要追时,却已是失了先机。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道血光,几个闪烁,便消失在了天际。

  夜色深沉,血月当空。

  “师父,就这么让他跑了?”

  年轻僧人满心不甘。

  老僧的脸色阴沉如水,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

  “跑?他受了老衲一记大慈悲禅掌,又强行催动法力,早已是强弩之末,五内俱焚。他跑不远的!”

  ......

  镜光之中,那道血色遁光终是消失在了天际。

  陆凡,还是败了,而且是败得一塌糊涂。

  舍了父母,独自逃生。

  这结局,比之方才力战不敌,更叫人觉得不是滋味。

  斩仙台上,先前那片刻的静默被打破,议论之声复又四起。

  “唉,终究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功亏一篑。”先前那位掌管文书的仙官又捻起了胡须,“我便说他心性不坚,太过急躁。若是他肯舍了那对父母,寻个地方躲起来,潜心修行,待到大成之日,再图报复,何至于落得这般狼狈?”

  “话也不能这么说。”旁边有人反驳道,“他若真是个能舍下父母,一心只图自己道行的人,那与禽兽何异?”

  “只是,他既选择了救人,却又在最后关头独自逃离,这便落了下乘了。既无修行人的隐忍,又缺了凡俗子的孝义。到头来,两头皆空,一事无成。”

  “不错。你看他,得了圣人传承,本是天大的福缘。可他拿这福缘做了什么?先是滥杀无辜,后又弃亲而逃。这桩桩件件,哪里有一点得了道的样子?可见这机缘,也得看落在什么人手里。给了他,算是白白糟蹋了。”

  “说到底,还是个凡人根性。贪生怕死,人之常情。只是可惜了那一身《上清大洞真经》的法力,明珠暗投,可悲,可叹。”

  众仙官你一言我一语,言语之间,皆是惋惜与轻慢。

  在他们眼中,陆凡此举,已是坐实了其难成大器的评断。

  而哪吒,却不这样想。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潜心修行,他日再来?

  这些话说来轻巧,可又有谁能真正设身处地,去体会那凡人心中万分之一的煎熬?

  火尖枪杆之上,竟有火焰不住地跳动,发出噼啪的轻响。

  将那凡人换做是他们,父母受囚,生死一线,他们当真还能安安心心地躲进洞府,去修那劳什子的三五百年?

  哪吒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一股戾气自他的眉心凝聚。

  眼看,他就要压不住了。

  ......

  佛门阵中,气氛却有些古怪。

  净念菩萨看着镜中那两个自家前辈空手而归,又听着四下里道门仙官的议论,心中那股别扭劲儿又上来了。

  他凑到燃灯古佛身侧,小心翼翼地问道:“古佛,弟子有一事不明。这陆凡杀孽已铸,罪证确凿,方才又在众目睽睽之下弃父母而逃,可谓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无论从哪一桩论,都足以定下他的罪过了。为何不就此请三太子殿下定夺,了结此案?何必再看下去,多生枝节?”

  在他看来,眼下的局面,对佛门已是大大的有利。

  陆凡的失败,恰恰反衬出佛门前辈当年出手镇压的远见。

  此时收手,正是见好就收,将这桩公案的调子定下。

  燃灯古佛听了他的问话,却未答言,只是嘴角微微牵动,脸上竟露出一个极淡的,叫人捉摸不透的笑意。

  净念菩萨被他这一笑,看得心里直发毛,只得呐呐地退了回去,心中却是愈发地困惑了。

第135章 无人见过的玉牌

  另一边,孙悟空与杨戬并肩而立,二人皆是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杨戬侧过头,看了一眼身旁这只安静得有些过分的猴子,心中亦是有些诧异。

  自他认识孙悟空以来,这猴头不是上蹿下跳,便是出言不逊,几时有过这般沉静的模样?

  “你这猴头,又在想些什么?”杨戬终是先开了口,“自方才起便这般神情。可是看出了什么不妥?”

  孙悟空摇了摇头,目光却未离开那面三生镜,口中说道:“杨戬,俺老孙是在想太上老君那番话。他说是陆凡的师叔,说他师父与老君乃是故人。这话,你可还记得?”

  “有何不对之处?”

  “你想,”孙悟空转过头,一双火眼金睛里满是探究,“方才镜中照得明明白白,陆凡先是想拜入玉虚宫,元始天尊连面都未曾露,这师徒的名分,是断然没有的。”

  “后来,他又遇上了截教的通天教主,得了那《上清大洞真经》。可圣人想要收他为徒,他自己却没答应。说到底,不过是一面之缘,一场造化,这师徒的名分,也是没有的。”

  “老君是何等人物?他说出的话,断不会是无的放矢。可这镜中照见的因果,却又明明白白地告诉咱们,陆凡在封神那个年头,根本就没有师父。”

  “那老君这‘师叔’的辈分,到底是从何而来?”

  杨戬听着他这一番条分缕析的言语,心中也是一动。

  他原先只当是老君随口一说,或是这其中有什么自己不知的隐秘,却未曾如这猴子一般,深究到这般地步。

  此刻被他点破,才觉出其中那巨大的矛盾之处。

  他沉吟片刻,方才缓缓说道:“此事......或许并非我等想的这般简单。老君金口玉言,断不会有错。镜中因果,亦是天道昭昭。二者皆为真,却又彼此矛盾,那便只有一个可能了。”

  “什么可能?”孙悟空追问道。

  “或许,是我等会错了意。”

  “老君所说的师叔师侄之论,所指的,或许根本就不是应在陆凡封神大劫的这一世。”

  孙悟空何等聪明,他闻言,眼中精光一现:“你的意思是......”

  “我也只是猜测。”杨戬道,“三生镜所照,虽是前因,却未必是全部。你与他既在此世有同门之谊,或许陆凡和老君的这缘分,也是另有来处。”

  孙悟空点了点头,觉得此言有理。

  他自己便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异数,这陆凡身上有些常理难以解释的纠葛,倒也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