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歪歪小虫
随之,段融的第三缕神念也融入了那光芒。
那光芒便缓慢地如在暗夜中,生长的光刺一般,一点点延长……
段融随之融入了第五缕、第六缕神念……
那纤细的触法则之芒,不仅一直维持着明亮的状态,而且延长了数寸的距离。
段融感知着那光芒变化,接着将第七缕神念融入了其中。
就在这时,他忽然眉心一跳。
因为第七缕神念融入其中后,那光芒的那飘忽的尖端,竟陡然消失了。
此时,那纤细的触法则之芒,就如同一根针被截断了针头一般。
“已经穿进去了。”
段融熟稔功法,自然知道眼前的异相代表什么。
随之,他整个心神便离开五色如意珠,而沿着那纤细的触法则之芒,渗入了那触法则之芒尖端的消失之处。
其实,触法则之芒的那飘忽尖端,并不是消失了,而是穿进入了法则之眼的空间。
法则之眼的空间里,弥漫笼罩着法则之力。
那触法则之芒的产生,就在于意境本源和与之相应的法则之力之间的感应。
宗门功法,通过一缕缕神念的注入,不断地强化那触法则之芒,直到其最后进入法则之眼的空间里。
这时候,那意境本源所散发的触法则之芒,就成为一座进入法则之眼空间的桥梁。
修行者的心神,就可以借由这座桥梁进入法则之眼的空间里,领悟法则之力。
而段融此时的心神就已经沿着那触法则之芒,进入了法则之眼的空间里。
一到那触法则之芒的尖端消失之处,段融的心神便感受到一股奇怪的感觉,之前凝重塌实的感觉瞬间消失,他感觉飘忽忽的,就如同进入了一方灵魂失重的空间里。
这方空间,是绝对黑暗,绝对静谧。
段融失重的灵魂,感受到的是一种极度的空无。
他知道,他已经进入法则之眼的空间里,这里弥漫着法则之力。
而法则之力,是无形无相的。这种无形无相,即使是在他神念里,也无法显现,只能显相为空无。
但其实,它是一种存在,只是这种存在无法感知。
更准确的说法,是它的本体无法感知,只能感知到它的作用。而这法则之眼的空间里,都是法则之力的本体。就如同,前世蓝星体的宇宙中,那些无法探知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一般。
段融漂忽在这方绝对空无的空间里,忽然他心念一动,原本的那纤细的触法则之芒,竟然随着他的心念也慢慢进入了这方空间。
那纤细的光芒,在空无的黑暗中,极为耀眼。
段融之所以能操纵这触法则之芒,进入法则之眼的空间,是因为他的七缕神念已经和触法则之芒融为一体。
那纤细的光芒,如同一根银针在黑暗里,漂浮着。
段融将整个心神,附体在那纤细的光芒之上。
开始操纵着那纤细的光芒,在这方空无的空间里游荡着。忽然他游荡到了空无空间的某处,陡然感受到了一股微弱的吸力。
那吸力虽然微弱,但段融还是清楚地感知到了,因为在游荡种,他的神念一直在捕捉这微弱的吸力。他很清楚那吸力意味着什么。
他随即操纵着那纤细的触法则之芒,向吸力来源的地方,漂浮了过去。
随着它们靠过去,那附加在触法则之芒上的吸力,在快速增大。
段融心神凝注,他知道快要接近他需要领悟的那法则之力了。
随着吸力越来越大,它们就如同是被什么东西拉向空无的某处,速度大的惊人。
虽然空无的世界,没有风声,但段融还是能感觉到令人恐怖的速度,他能感知到有某种东西,离他越来越近。
就在这时,前方不远处忽然闪过一抹光点,那光点很小,而且不住忽闪,而那触法则之芒,竟在一点点被那光点所吞噬。
段融的心神立马从触法则之芒上剥落出来,只留下了一缕心神还融入其中。
他看着那纤细的触法则之芒被那光点吞噬殆尽,而他留下在那触法则之芒内的一缕心神也被那光点吞入。
那光点就是和触法则之芒相应的法则之力,也只有它们相接触的地方,才会出现一个光点,这光点被称为法则之眼。
段融最初进入这空间,这里面是一片空无,此时才出现了第一个光点,也就是第一个法则之眼。
段融的一缕神念也进入了那光点,也就是在这一刻,借由这缕神念,他瞬间便领悟了法则之力。
段融漂浮在这方空无的空间内,他感受着不远处的那法则之眼内的那奇妙的法则之力。
“这就是法则?!”
“道体之用,万物之母。”
“道作为本体,乃是一。但道体的用,也就是法则之力,却是千变万化。”
“也就是有这千变万化的法则,才能有森罗万象的世界。”
“万物皆是一法。万物之变,也各是一法。”
段融在那空无的世界里,面对那孤零零的法则之眼,参悟着法则之力,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感觉他已经完全领悟了那法则之眼内所蕴含的法则之力。
而且,他只要心念起动,就可以立刻启动这法则之力。毕竟他的一缕心神就在那法则之眼里。
段融随即便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他在吕荫麟的洞府里,曾经问过他。
也就是怎么判断,他所领悟的法则之力,是成长性的法则之力,还是有缺陷的法则之力。
吕荫麟当时没有回答他,只是告诉他,领悟的当下,他自然能够知道。
确如吕荫麟所言,段融此时的确很清楚,他所领悟的法则之力,是充盈的,完整的,是会成长深化的。
万物皆是一法,但世间没有固定的万物之相。
风,石,水,土,皆是万形万相。
吹面不寒杨柳风,狂风大作就掀屋拔树。
水柔弱时,以圆器盛之则圆,以方器盛之则方。水强悍时,江河倒流,山川横倒,岂是方圆之器可盛?
法则不是一时一地之法,乃是穷尽一物之法。
一时一地之法,乃是世间法,不是道法,不是万物之法则。
段融漂浮在这空无的空间里,他看着那忽闪如星目的法则之眼,确定自己已经彻底领悟那法则之力,便退出了这法则之眼的空间。
退出了空无的法则之眼空间的瞬间,段融再次回到了灵明识海内。
他正盘坐在黑色大地的中央,而那意境本源的五色如意珠就悬浮在不远处。
法则之力是无形无相的,就是在灵明识海内也无法显相,故而段融退出了法则之眼的空间,便已经看不到它了,但他能感知到那法则之力的存在。
毕竟他的一缕神念就留在那法则之眼里,以这缕神念,他无论在何时何地就能以心念启动那法则之力。
段融看着眼前的五色如意珠,忽然眼神极度惊愕,心头更是如翻江倒海一般。
因为此时那五色如意珠,竟然还在散发着淡淡的触法则之芒。
眼前的场景和宗门功法,还有吕荫麟笔记里的记载,完全不同。
因为这触法则之芒的产生,乃是意境本源和法则之力的相应。而此时那法则之力,段融已经领悟,而且将一缕神念留入其中。
也就是说,它们的相应在此时是应该消失的,因为意境本源和法则之眼里都有段融的心念,它们已经失去了相应的距离感。
而宗门功法和吕荫麟的笔记里,也是这样记载的。
修行者领悟法则之力,退出法则之眼的空间后,意境本源的触法则之芒,是消失的状态。
此时的意境本源和法则之眼,皆和修行者心念相通。故而它们间的相应已经毫无意义,触法则之芒随即消弭。
但诡异的是,眼前的五色如意珠,依旧散发着淡淡的触法则之芒。
“为何?!”
段融心神震惊,目色中闪动着浓重的疑惑。
他盘坐在那里思虑良久,陡然抬眸看向悬浮在不远处的五色如意珠,喃喃道:“除非……那法则之眼的空间里,还有另一法则之力在和那意境本源相应……”
段融想到此处,决定立马尝试一番,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他如法炮制,再次开始结印念咒,将心神和五色如意珠,融为一体。
而后便开始用心神捕捉五色如意珠所散发的触法则之芒。
段融惊异的发现,那纤细的触法则之芒,忽闪明灭的规律跟第一次不同了。
这说明,与意境本源相应的法则之力变了,故而触法则之芒忽闪明灭的规律才会改变。
“果然还有……另一法则之力。”
段融忽然想到一件事,那就是他的意境本源,原本就是上百种驳杂的意境融炼为一的。
而且经历了万象洞的锤炼和神魔遗迹内的神魔呢喃的滋养,显然他那原本是上百种驳杂意境的意境本源,发生了变异。
这变异恐怕就是宗门老祖吕荫麟也从未见过。这一点,在段融就笔记记载的疑问,向吕荫麟请教的时候,就借机试探出来了。
显然,他的意境本源的种种变异,是眼前异常的原因。
他的意境本源能相应多种法则之力。
这件事,恐怕在九州大地上还从未发生过。
第650章 七十九道法则之力
段融尝试捕捉十数次后,也洞悉了这束触法则之芒的忽闪明灭的规律。
而后便再次借由触法则之芒的桥梁,进入了法则之眼的空间。
在一片空无中,只有一颗孤星倒悬。
那孤星里,有一缕神念和段融心神相应。
段融漂浮在一片空无里,心念一动,那触法则之芒便也进入了这片空无,他的心神便附体在那触法则之芒上,操纵着触法则之芒,在这一片空无的法则之眼的空间里游荡……
不知过了多久,再次感应到了淡淡的吸力,段融随即便用心念操纵着触法则之芒,往吸力的地方游荡了过去。
随着吸力的越来越大,前面再次出现了一枚光点。
“第二只法则之眼出现了!?”
看着那忽闪的光点,在吞噬着触法则之芒,段融的心神一片震惊。
他心神从触法则之芒上剥落,只将一缕微弱的心神留在其中,随着触法则之芒,被吞入了法则之眼的光点里。
段融漂浮在一片空无里,看着倒悬黑暗空无里的两颗遥相晖映的光点,心神的震惊,堪称无以复加。
每个法则之眼的空间里,只会出现一颗法则之眼。这乃是宗门功法里的定论。
但是,现在他的法则之眼的空间里,却是出现了两颗法则之眼。
其实,宗门功法所讲述的,只有一颗法则之眼的定论,段融是能够理解的。
也就和意境是一个道理,没有人会像段融一般,去领悟上百种驳杂的意境。因为意境的领悟,很是艰难。
无论剑意和刀意,任何意境的领悟和深化,都不是容易的事,很多时候,甚至如兔角龟毛,觅之无踪,只能不断苦参,随缘应化,坐等花开。强求反而不易得。
这种情况下,一种意境的领悟和深化,已经极为不易,岂有人会领悟多种意境。
岂不闻,歧路亡羊,多方丧生。
但段融的意境领悟都是靠吞噬器灵来的,唾手间就消化吸收了上百种驳杂的意境。
而这些意境炼化为一后,段融在这凝结洞冥的第二道关口,领悟法则之力处,就出现了太一门历代祖师都不曾预料到的情况。
也就是在法则之力的空间里,不只有一颗法则之眼。
两颗忽闪的法则之眼里,都有段融的心神融入。
他漂浮在一片空无里,感受着两颗法则之眼。
既然宗门功法里没有,甚至老祖吕荫麟也不可能经历过这种情况,那现在的状况就只能由他自己去探索了。
因为法则空间里,每多一颗法则之眼,就相当于他多掌握了一道法则之力。
这九州大地,绝不曾有人,能将多种驳杂的意境,一一领悟深入到圆满,能和多道法则之力相应。
因此,掌握多道法则之力,到底意味着什么,更不可能有前人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