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千悟,从杂役弟子开始 第538章

作者:歪歪小虫

  吕荫麟的语气平淡,但段融也能品到那淡淡语气背后的苦楚。

  吕荫麟道:“起来说吧。来见我何事?”

  段融随即起身,向盘坐在蒲团上的吕荫麟抱拳道:“老祖的那本笔记,弟子已经看了一遍,有些疑问,想细问老祖。”

  吕荫麟闻言,脸色顿时有些阴沉。

  现在距离他上次给段融那本笔记,不过就六七日而已,段融就过来,大言不惭地说要问疑问。吕荫麟是觉得那本笔记,起码得研读一个月,才有资格问疑问。

  “走马观花的看,作用可不大。”吕荫麟的语气显然有些不悦。

  段融自然听得出来,他只是抱拳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很是谦卑。

  吕荫麟轻叹了口气,道:“你且说说看吧。”

  “是。”段融这才抬起头来,说道:“请问老祖,若是不冲破心魔,或是心魔未能彻底冲破干净,会对凝结洞冥的第二道关口和第三道关口,有何种影响?”

  吕荫麟微微一愣,段融所问的绝不是泛泛而问的问题,而是吃透笔记内容后的深思。只此一问,他对段融就已经改观了。

  吕荫麟目色一动,随即答道:“冲破心魔作为凝结洞冥的第一道关口是有其深意的,这也是前人用无数血的教训换来的。只要是凝结洞冥,无论是第二道关口,以意境本源为引,领悟法则之力,还是第三道关口,以法则之力凝结出洞冥,都会有心魔浮现。在关键的节点,扰乱心识。”

  “因为凝结洞冥,乃是由凡转圣,掌握法则之力。”

  “法则,乃是道体之用,万物之母。以此为基,才是真正的步入修行。在此之前,即便是气旋境大圆满也只是武者而已。”

  “在这个关口,心魔便会无孔不入。诸多的魔境和惑业在修行人领悟法则之力时,都会现前,以干扰其心识,让其领悟失败,甚至走火入魔。”

  “也因为此,修行人在凝结洞冥时,第一道关口就是破除心魔,而且要彻底破除干净,稍有遗留,在凝结洞冥的关键时刻一定会浮现。不要有侥幸心理,这一点毫无例外。”

  “记住我的话:心魔不除,道之所不载也。”

  段融怔怔地站在那里,许久说不出话来。

  他苦读吕荫麟那笔记册子时,就不免有疑问,册子里竟将心魔的种类,列举的那般分明,而且近乎穷举,当然他就起疑,就算要破除心魔,难道要如此穷尽吗?

  此时,听了吕荫麟的拆解,他终于懂了。

  段融抱拳道:“感谢老祖释惑。越是领悟法则和凝结洞冥的关键之处,反而越是魔境趁虚而入,浮现的地方。故而,心魔若不能除净,第二道关口和第三道关口,是不可能通过的。”

  吕荫麟目色赞许地看着段融,道:“领悟得深,吃得透。正是此意。”

  吕荫麟给段融那本册子就是要让他彻底领悟凝结洞冥的过程,其实有一点吕荫麟一直没告诉段融,那就是越是段融这种,堪称元婴境苗子的修行者,偏偏在第二道关口,领悟法则之力的时候,最容易出状况的。

  因为他要领悟的往往是极具成长性的法则之力,而这种法则之力也最捉摸不定,心魔若不除干净,在此时就会非常危险。

  这也是一般的修行者和元婴境苗子的修行者的差别。

  一般的修行者所领悟的是有缺陷的法则之力,对他们而言,最危险的乃是第三道关口。

  而对元婴境苗子的修行者,最危险的却是第二道关口。

  吕荫麟看向段融,道:“可还有疑问?”

  段融面色冷峻,淡淡问道:“请问老祖,在第二道关口,也就是以意境本源为引,领悟法则之力,有一个关键的节点,就是意境本源散发出淡淡的光芒,只要有此光芒就代表摸索的方向是对的,应该以此深入下去,而且距离领悟法则之力已经不远了。”

  吕荫麟目光深邃,不免赞许地看向段融。

  只看段融问的问题,就知道他到底有没有仔细研究那本笔记。能聚焦真正的问题,就说明他吃透了笔记。

  若是问了半天都问不到点上,只在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地方磨蹭,吕荫麟就准备赶他离开,让他回去好好研究研究再来请教。

  但是,段融一开口的两个问题,全都打到了核心之地。也只有这样的问题,吕荫麟才有兴趣回答。

  吕荫麟道:“那是触法则之芒。意境本源开始散发触法则之芒,就是意境将要叩开法则之门的征兆。”

  “法则乃是道体之用,堪称变化无方,众妙之门。”

  “意境亦然,也是变化万千,只以剑意为例,这九州大地,绝不会有两种完全一样的剑意,就如同这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

  “而变化万千的意境,乃是通往变化无方的法则之门的花园小径。而这花园小径乃是纵横交错,衰草离披的。”

  “在这摸索中,你如何能判断出自己摸索的方向是对的?当触法则之芒出现时,就说明你摸索的方向是对的。”

  段融听着吕荫麟的讲述,不由地心中万千翻腾,因为他越听越感觉,好像吕荫麟对于触法则之芒的拆解,跟那五色如意珠所散发的那淡淡的光芒越来越远了。

  因为照吕荫麟的说法。那触法则之芒,是第二道关口时,在从意境往法则之门摸索中,慢慢才会出现的。

  但他灵明识海里的那五色如意珠,在他气旋境第一重的时候就开始散发那淡淡的无法感知的邪性光芒,那又是什么说法呢?

  段融脸色有些凝重,便开口问道:“请问老祖,那触法则之芒,有何特性呢?我怎么能判断意境本源所散发的是触法则之芒?还是出现了什么邪性的事?甚至是心魔浮现呢?”

  段融的问话问得很巧妙,从吕荫麟的角度看来,完全不觉得突兀,甚至觉得段融又问到点子上了。

  吕荫麟果然目色赞许地看着段融,赞道:“问得好,此正是要点。笔记里我并没有写明白。这一点其实很重要。触法则之芒,有个特点,那就是你的神识是感知不到的,但是内视之目却能看到。”

  吕荫麟说到此处,段融的心不由一紧。因为吕荫麟所说的,正是和五色如意珠所散发的那淡淡光芒的状况是一样的。

  吕荫麟继续说道:“这说来也有些邪性。但若是细想,也不难理解。因为意境本源所散发的那触法则之芒,其实既不是意境,也不是法则,而是意境和法则的一种中间态。故而,有些邪性也很正常。”

  吕荫麟说到这里,段融几乎可以断定他灵明识海内的那五色如意珠所散发的就是触法则之芒,但是你为何那玩意在气旋境第一重就开始散发触法则之芒呢?

  他都没开始凝结洞冥,它触哪门子的法则呢?

  真是邪乎啊!

  段融目色微微闪动,随即问道:“老祖,既然触法则之芒是意境和法则的一种中间态。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修行者还未进入凝结洞冥的状态中,那意境本源就自发地散发出触法则之芒呢?”

  吕荫麟闻言眼色古怪地看了段融一眼,脸上浮现出一抹不耐烦的神色。

  要不是段融前几个问题,全都如百步穿杨一般,每个问题都直击核心,他还真不想回答段融这个跟眼前修炼毫无相关的白痴问题。

  吕荫麟冷道:“理论是存在的。不过,老夫活了一千多年,还未见过,也未听闻过。这就好比在田里种庄稼,都是从河里汲水到自己的地头浇地灌溉。但是你的那种情况,就如同是河里发大水了,水满为患,满溢而出,将河水两岸,所有的庄稼都灌溉了一遍。”

  “我们都是在凝结洞冥的

第639章 思慎

  段融听着吕荫麟的论述,目色深邃闪烁。

  他沉吟了一会儿,忽然说道:“老祖,您的意思是,这第二道关口,以意境本源为引,领悟法则之力,这个过程其实是极为缓慢的,因为不仅意境是变化万千的,而且那法则之门同样也是变化无方的众妙之门。而修行者领悟的那个意境,只有摸索到与之相应的那法则之门时,才会产生触法则之芒。这就是您说的,特定的地头和特定的庄稼。”

  吕荫麟微微颔首,道:“正是如此。”

  段融继续说道:“而我说的那种情况,是那意境本源可以和任意的法则之门相应,所以才能随时散发出触法则之芒来。”

  吕荫麟目色怔怔地看着段融。

  最初他觉得这个问题,只是理论的假设,探讨毫无意义。但经过他一番简略的论述后,段融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这个问题吃透到这种地步。

  可见,他已经彻底理解了,意境本源、触法则之芒、领悟法则之力,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种深刻的理解,对于他凝结洞冥时,顺利突破第二道关口,是大有裨益的。

  吕荫麟面色和煦看向段融,问道:“可还有其他疑问?”

  段融随即又问了一些问题,基本都集中在第一道关口,突破心魔那块,吕荫麟颇有耐心,一一作答。

  两人你来我往,足足讨论了三个多时辰。

  段融此时心头疑惑尽数解,不由地就有一种拔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起码对于凝结洞冥的三道关口,在理论细节上,他感觉已经全部贯通了。

  段融忽然跪倒,再次向吕荫麟叩拜,恭敬叫道:“多谢老祖释惑之恩!”

  吕荫麟也知段融已经吐尽胸中块垒,便问道:“小子,你准备何时开始凝结洞冥?”

  段融闻言,抬起头来,答道:“弟子准备将老祖的那本册子再翻看几遍,把老祖今日释惑的内容也消化一下。而且大圆满的境界也需要巩固……再加上……青竹她也快生了呢。弟子准备等青竹诞子以后,再闭关凝结洞冥。”

  吕荫麟点头道:“时间你自己定吧。不过大致的时间,你要提前告诉褚无伤一声,他要准备相应的东西的。闭关凝结洞冥可不是小事。”

  段融道:“是,弟子知道。”

  吕荫麟道:“嗯,你去吧。老夫想休息一会儿。”

  “是,老祖!弟子告退!”

  段融恭敬地喊了一声,再次叩头一礼,才起身退了出去。

  他走出老祖吕荫麟的洞府,便目色一阵湛然,这一趟的收获之大,远超他的想象。

  关于凝结洞冥的理论上的诸多疑惑,尽数解开,更重要的是,他几乎可以肯定,那五色如意珠所散发的就是触法则之芒。

  触法则之芒,既不是意境,也不是法则,而是意境和法则之间的一种中间态。故而,神识无法感知,但却能用内视之眼看到。

  而且他也确定五色如意珠还在气旋境第一重就开始散发那种触法则之芒,虽然邪性,但却并没有什么危害。

  那说明,在那个时候,也就是他从神魔遗迹出来后,他的意境本源就几乎达到了圆融无缺的深邃境地,而能和无处不在的所有法则之门相应,故而才一直散发出淡淡的光芒,因为任何的法则之门,它都可以相应,故而不需要在第二道关口那里摸索到特定的法则之门,才散发出触法则之芒。

  确定这一点后,段融觉得凝结洞冥的三道关口,对他而言,最难的其实反而成了第一道关口,也就是突破心魔。

  当然,这一道关口原本就很难,被心魔所困,十多年无法突破者,也是不在少数的。

  段融走出山谷,便御风而起,往吕氏宅院的山头飞去。

  一旦闭关凝结洞冥,段融也无法确定他多久能出来。

  老祖吕荫麟闭关三年,才得以出关。

  吕荫麟估计他一年就可以凝结洞冥,但那是吕荫麟的估计,他自己可是毫无把握。虽然从理论上来看,第二道关口对他而言,似乎问题不大。而且一旦领悟了极具成长性的法则之力,那第三道关口的问题应该也不大。

  但这都是理论上的估计,真到了闭关凝结洞冥时,出任何意外都是有可能的。

  段融这般想着,已经到了吕氏宅院的山头,他化为一道轻风落在了吕钟棠那边的宅院门口。

  他缓步走入院子,守门的小厮早已经认识了他,立马作揖叫道:“段大人!”

  段融轻嗯了一声,便穿了院子,径直往吕青竹的房间而去。

  他走到吕青竹的房间门口,发觉萧玉竟也在那里,两人不知聊什么,传出一阵笑声来。

  段融跨步而入,问道:“你俩聊什么呢?笑这么开心?”

  两人闻言,扭过头来。萧玉眼睛一亮,问道:“夫君,你几时回来的?”

  段融道:“刚回来。想着过来给青竹号号脉。”

  吕青竹笑道:“你俩来得真巧,前后脚都来看我了。一个给我送新采的山果,一个来给我号脉。这叫什么?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段融瞄了一眼桌子上那些鲜红欲滴的山果,笑道:“你以为她想送山果呢?就她那厨艺也就能送送山果。”

  萧玉闻言嘴一撇,道:“好啊,夫君,你当着青竹妹子的面,揭我的短。”

  吕青竹抿嘴一笑,道:“我说这后来,怎么那蜂蜜鸡蛋羹也不给送了呢……敢情是姐姐你不会啊……”

  “谁说我不会?!我明天就给你送来。”萧玉赌气道。

  段融道:“行了,我看还是别送了吧。小七也肚子大了,还得围着灶台忙乎……”

  “叫你说!?”

  段融说了一半,萧玉就气不过,拿起桌子上一枚洗干净的山果就往段融嘴里塞。

  段融趁机夺了过来,咬了一口,道:“嗯,还挺甜的。厨艺不怎么样,山果挑得还是不错的。”

  看着段融那一本正经胡说的样子,吕青竹笑得止不住了。

  萧玉白了段融一眼,道:“我走了。”

  她走到门口忽然转身,看着段融,问道:“你晚上回那边吃饭吗?”

  段融道:“不了,晚上我陪岳父喝点酒。”

  “哦。”萧玉目色一动,转身走了。

  段融这才在床边坐下,开始给吕青竹号脉。吕青竹挺着大肚子躺在床上,虽然行动不便,但她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意。

  段融号了一会儿,抬起手来,笑道:“脉象挺好的。”

  他伸手轻轻爱抚着吕青竹挺起的大肚子,问道:“你可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吕青竹道:“就是感觉身子沉,别的也没什么不舒服。”

  一般人听了这话,定是觉得肚子大起来了,肯定身子沉,但其实不是这样,难道那些大胖子都会觉得身体沉吗?

  不一定的,身体沉是一种感受。其实是气血不畅。

  “是吗?”段融道:“来,我扶你到院子里走一圈。走一走,你就不会感觉身子沉了。”

  吕青竹喜道:“真的吗?”

  这几日,李宝月她们都不让她动弹,生怕动了胎气。

  段融道:“当然,少走一走,不妨事的。”

  吕青竹道:“那有劳夫君了。”

  段融随即搀扶着吕青竹起身,向门外走去。

  两人走出房间,段融小心地搀扶着她往后院走去,刚走了几步,身后便传来了李宝月的声音。“你们这是往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