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46章

作者:江河大爷

  不少家境好的学生会回家住,也方便家中师长指点。

  多数学生还是会住号舍,方便结交同窗好友,以期往后入了考场互相有个照应。

  陈砚就住在号舍,与徐彰和鲁策关系都不错。

  至于号舍里另一人,很不巧,正是一直没来府学的高七公子高修远。

  此时见鲁策岌岌可危,又对他颇为殷勤,陈砚就拿了鲁策的文章修改一番,再还给鲁策。

  “你写文章,重复语句实在太多,教谕们扫一眼就没了耐心,你便没有好成绩,改了也就好了。”

  一听陈砚的评语,徐彰便笑道:“这毛病不小,想改太难了。”

  鲁策也是苦着脸点头:“我要是能改,早中举了,哪里还会在府学混日子。”

  文章太难写了,他实在没那个能力。

  陈砚道:“不难,只需背他百来本程文集,就能言之有物,也就不会重复太多。”

  鲁策脸都白了。

  瞧瞧陈砚说得多轻松,百来本程文集被他说出来仿佛是一两本。

  想到陈砚往常的刻苦,鲁策又觉得他并未敷衍自己,甚至还是将自己的读书之法倾囊相授。

  鲁策道:“你杀了我吧。”

  陈砚:“等你被府学清退,你爹自会杀了你。以你我的交情,往后每年清明我会给你烧一本当年最火的话本。”

  鲁策脸僵住,仰头望天,眼底是藏不住的悲愤:“天不容我!”

  徐彰摇摇头,劝陈砚:“你还是别被他耽搁了,专心准备岁考吧。听说李景明的文章突飞猛进,教授更是评价他的文章冠绝府学,此次岁考他怕是要得第一名。”

  作为院试案首,陈砚一入府学就被许多人所熟知,平日里也有不少人来请教陈砚一些学问。

  自李景明屡次被教谕等夸赞文章极好后,陈砚的风头便彻底被李景明抢走了。

  能得名家指点,李景明必定是能一日千里。

  对此陈砚早有心理准备,并不在意这些,只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

  乡试是与全省的生员比拼,按照以往的数据来看,参加乡试的考生足有五千多人,录取名额只有一百人。

  众多考生中不乏有各种案首,甚至还有一些惊才绝艳的小三元。

  所谓小三元,既同时是县案首、府案首、院案首。

  县试、府试、院试的主考官不同,自是各有偏好,能同时得三位主考的青睐是极难的。

  正因此,能连中小三元者也必是惊才绝艳之辈。

  想要中乡试,要击败的是那些优秀士子,而不是府学里这些士子。

  与乡试比起来,岁试便不值一提。

  显然陈砚身边的人没他这般有眼光。

  譬如周既白一回来就给他鼓劲:“虽然府学里大家都说李景明文章胜过你,我还是相信岁试第一名是你。”

  陈砚随意道:“即便岁考得了第一名,也不一定能中乡试,何必盯着?”

  只要考个甲等也就是了。

  谁知一向颓丧的杨夫子竟一反常态,斗志昂扬起来:“此次岁试你必要考第一名!否则就是为师比不得那吴大师!”

  院试时,陈砚力压李景明,那就是陈砚比李景明强。

  如今两人都拜师了,若陈砚被李景明压下去,那就是他这个师父比吴衍差。

  陈砚:“夫子,你此前不是这般说的。”

  他记得夫子当日分明是推辞自己比吴大师差远了。

  杨夫子摸了一把自己锃亮的脑门,颇有深意道:“吴大师头发极茂盛,正所谓聪明的脑袋不长毛,为师若输给他,岂不是对不起掉的头发?”

  周既白被杨夫子说服了,用力点头,便目光灼灼地盯上陈砚:“阿砚,你就考个第一名回来,为咱们夫子争口气吧。”

  陈砚:“……”

  你们上下嘴巴子一合计,第一名就能到手了?

  岁试考的内容和院试一样,都是主考四书五经,外加试帖诗。

  可乡试不同,乡试除了四书五经外,还需考昭告表,考断案,还要考策论。

  陈砚如今有一半的精力花在昭告表、大梁律法以及策论上,若想岁试能得第一名,就要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四书五经和试帖诗上,要改变他如今的学习计划。

  陈砚并不想丢了西瓜捡芝麻。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会被李景明当众拦住。

  “你不为岁试努力,竟还浪费精力去指点鲁策那等混日子之人,看来你已经对我认输了。也罢,此次岁试我必赢你。”

  李景明背脊挺直地站在陈砚面前,头微微扬起,一脸的倨傲。

  站在陈砚身边的鲁策不满道:“我又没惹你,你嘲讽我干什么?”

  李景明瞥了眼鲁策,眼底是藏不住的厌恶:“你可知多少农家子想要来府学求学而不得,你在府学,却整日浪费光阴,实在可恨。你若不想上进,趁早退学,将名额留给有需要之人,也算你为士林做了点好事。”

  鲁策跟吞了苍蝇一样难受。

  他不就看看话本吗,怎么到李景明嘴里,他就成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人了?

  就连一旁的徐彰都带了怒气:“府学是他自己考进来的,若他实力不够也会被清退,不用你来讽刺。”

  李景明只淡淡看他一眼,道:“你所做文章比他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话瞬间让徐彰大怒:“你若不是有吴大师指点,也不比我等好到哪儿去,何必如此气势凌人?”

  李景明面色不变,淡淡道:“你大可去拜师。”

  徐彰气极了。

  这是公然嘲讽他资质不够。

  李景明丝毫不理会徐彰和鲁策二人的怒火,直直盯上陈砚:“你真要与这等资质平平的人为伍?”

第75章 转变

  “我看你是欠揍!”

  鲁策撸袖子,被一旁的徐彰拉住。

  两人便只能硬生生压下怒火。

  他们学问不如李景明,被嘲讽也只能忍着。

  被李景明盯着的陈砚一笑,淡淡道:“院试能压你一头,岁试照样能压你一头。”

  陈砚单手背在身后,浑身透着一股锐气:“有我在,你得不了第一。”

  四周本就有学生来往,陈砚和李景明又都是府学的名人,瞧见两人在路上对峙,不少学生驻足看热闹。

  此时听到陈砚如此嚣张的话语,瞬间哗然。

  陈砚虽是院案首,可府学里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案首。

  须知上一任院案首去年岁试也只考了第十九名,这陈砚一开口竟就要得第一,实在不知天高地厚。

  李景明并不理会众人,而是瞥了眼鲁策和徐彰,道:“那可未必。”

  鲁策和徐彰被他那眼神看得极难受、再听他这嚣张至极的话,更是怒火中烧。

  而四周围观的学生已经彻底无语了。

  一个人狂傲也就罢了,两个竟都这般狂。

  还没开考,仿佛第一必是出自两人,这将府学其他士子置于何地?

  两人的宣战很快就传遍整个府学,众士子无不是义愤填膺。

  这两人实在太过目中无人!

  此次岁考必不能让这两人得好名次,否则整个府学的士子都抬不起头来。

  整个府学的士子对两人进行大围剿。

  排名靠前的士子比往常更刻苦,那些排名靠后的也没闲着,纷纷跑去请教二人。

  李景明干脆闭门不见。

  谁也不能妨碍他读书。

  那些士子就去找陈砚指点,陈砚极好心地将他们聚集到一处,让他们与鲁策一同背程文集。

  什么,不愿意背?

  连程文集都不背,文章当然写得差,也就没有必要教导。

  怀疑陈砚故意打发他们?

  可陈砚也背文章,一本程文集不过两个时辰就背完了。

  而许多人才背到第二篇。

  鲁策还在一旁作证:“不错,陈砚就是这么教我的,还要我背一百本程文集。”

  排名靠后的学子们在跟着陈砚坚持了三天后,纷纷败下阵来。

  每日寅时起床背书,夜间亥时才睡,这一整天除了吃喝拉撒外,不是在背书就是在做文章。

  这是人过的日子么?

  他们若能这般勤勉,还至于 排名靠后吗?

  只有鲁策和徐彰坚持下来了。

  实在是被李景明的眼神刺痛了。

  此事越传越广,从学生到教谕,最后竟传到了大宗师何若水耳中。

  何若水当即冷了脸。

  陈砚是他点的案首,却如此不知谦卑,实在有些过于狂傲了,必要好好压一压,否则往后还不知闹出什么事。

  何若水已是下定决心,此次要压陈砚和李景明,便是文章做得再好,前十也没他们的份。

  待到放榜日,他就要将二人叫到跟前,好生询问二人:“何时文章成了你们争强斗狠的工具了?”

  府学是读书之地,不是争强好胜之地。

  正思索间,府中下人进来禀告已查清“九渊”所为何人。

  何若水大喜,急忙询问:“究竟是何人?快快请来!”

  那下人高兴道:“此人乃是平兴县陈砚,老爷亲点的院案首。”

  何若水脸上的笑容僵住。

  自从看了漫画版的《论语》和《孟子》,他就派人去查九渊,想将其收为己用。

  那墨竹轩上上下下的嘴实在严,竟一直没查出来,今日竟告诉他,九渊是陈砚?

  “你可查清了?”

  何若水不情愿地又追问了一句,小厮以为自家老爷怀疑他差事没办好,斩钉截铁道:“确是那陈砚没错,原本墨竹轩已经要关门了,因陈砚的画,墨竹轩一跃成为平兴县最大的书肆。”

  小厮还将有陈砚画的几本书都买了回来。

  何若水犹不甘心,又追问他是如何查到。

  那小厮查了多日,整天在墨竹轩附近晃悠,一直未见有什么特别。

  老爷交代的差事,无论如何也要办好。

  墨竹轩的掌柜不会告知他,那就找伙计,伙计也不告诉就找其他书肆。

  这一问,还真有知情的。

  书香斋的掌柜让小厮买了五十本书后,就将陈砚告诉了小厮。

  “墨竹轩藏得再紧,那作画技巧瞒不过我,就是那个陈砚的画。”

  要书香斋的掌柜为何如此清楚,自是因为书香斋买过陈砚的画,也依靠这些画赚了不少银钱。

  他以为那小厮是想将陈砚挖走,还好生吹嘘了陈砚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