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187章

作者:江河大爷

  要不拿粮饷相要挟?

  恰好这位裴总督缺粮,恰恰好自己手头有大把粮食。

  陈砚正琢磨此事的可行性,杨维忠又道:“锦衣卫副千户薛正薛大人为监军,总兵为……”

  杨维忠是个实在人,连此次参战的高级将领们都给抖露个干净。

  陈砚双眼一亮,旋即便不再提此事,反倒与杨维忠把酒言欢。

  待到散场,陈砚回到自己所居房间后,立刻写了封信。

  待写完,他又觉不够,还给画了战略图,一起叠好交给陆中,在陆中不解的目光中,陈砚热切道:“薛百户因立下大功升为副千户了,陆总旗也该露露脸,争取早日升为百户了。”

  陆中眼冒绿光:“大人之意,下官将此交给薛大人,便可升官?”

  一想到自己被人如此称呼,陆中便有些飘飘然。

  陈砚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压低声音道:“不可妄言。”

  锦衣卫能否升迁,全看圣心如何,岂是他一个五品同知能左右的。

  陆中立刻闭了嘴,却是目光灼灼。

  陈砚继续道:“若能顺利破敌,陛下定会论功行赏,陆总旗在关键时刻需露脸。”

  “陈大人放心,纵使有千般阻挠,下官也定将此信送到薛大人面前!”

  上次薛大人往京城送了封信,就升了副千户,现今他陆中终于也可以送信了,他如何能不激动。

  当即将那厚厚一封信塞进怀里,朝着陈砚拱手行礼。

  翌日一早,陈砚亲自监督岛上的民兵将粮食往自家划子上装。

  杨维忠的船上下都有火炮,加之弹药、水军等,载重已近极限,无法再装粮食,此前他们抢救下来的划子就派上用场了。

  百艘划子全装满粮食后,跟着杨维忠的水军一同离开。

  而领着划子运粮的,就是锦衣卫总旗陆中。

  陈砚眯着眼看向远去的船只,双手负在身后。

  希望薛正能多多使力,否则他就只能卡总督大人的粮食了。

  虽运了一百艘划子的粮食过去,可对十万人而言,也撑不了几天。

  粮食是他的,若他不给,裴大人也不能来抢。

  军中,裴总督已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

  他心中正琢磨自己是不是年老体弱,又病倒时,属下来报,水军参将杨维忠回来了,还带回来大量粮食。

  裴总督便顾不得自己是不是感染风寒,将杨维忠招来询问战况。

  待听完杨维忠的禀告,大帐内众人均是面色凝重。

  杨维忠此次可谓惨败了。

  “若这通道无法切断,我等攻城也无用!”

  “宁王竟有如此能耐的水军将领,我等水战不是其对手。”

  “总这般耗着不是办法。”

  众人议论纷纷,听在杨维忠耳里颇不是滋味。

  这些人就差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无能了。

  打了败仗,他又没脸反驳,只能憋着一口气。

  就在众人议论之际,外面又有人前来禀告,说是锦衣卫陆总旗求见薛副千户。

  薛正见众人一时商议不出什么,给裴总督打了声招呼后,就回了自己的营帐。

  当瞧见自己帐内是位沧桑的中年人时,薛正脚步一顿,大拇指已顶在剑柄上。

  “属下陆中,参见大人!”

  那沧桑中年人远远便朝着薛正行了大礼,熟悉的声音让薛正目露困惑,一双冷峻的眼不动声色地上下打量眼前身穿破旧飞鱼服的颓废男子。

  怎的成这副模样了?

  薛正嘴唇动了动,那伤人的话语终究还是未问出口。

  让陆中起来后,又深深看了眼他那张脸,难得的吐出三个字:“辛苦了。”

  陆中眼眶发热,他的辛苦能被上峰瞧见,也算值了。

  果然陈大人让他来,是为了让他领功的。

  压下心底的情绪,拿出陈砚的信,双手递到薛正手里。

  薛正摸着那厚得如本书般的东西,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这是你所说的信?”

  陆中道:“陈大人交代,信中有破敌之法,叮嘱下官定要亲手交给大人。”

  薛正心中一动,撕开外面包裹的一层皮纸,入目便是数张大大小小的格子图。

第307章 粮食被炸

  待看完那些图,薛正猛地抬起头看向陆中,良久又感慨一句:“陆总旗这些时日辛苦了。”

  这一次陆中却是心里纳闷,此话刚刚不是已经说过了么,今日的薛大人怎的如此婆妈。

  他却不知,薛正看完这些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陈大人真是胆大包天!

  几个月时间,就将陆中折磨得不成人样,如今又来折磨他薛正了。

  细细一琢磨,此计虽冒险,却也不失为一计良策。

  这些画最下方才是陈砚的信,薛正展开,逐字逐句看完,静坐片刻,方才将这些一一收起,回到中军大帐。

  薛正归来时,众人依旧在苦思冥想。

  他越过众人,到裴筠面前,拱手行礼,道:“松奉府同知陈砚献上破敌之策,还望大人一看。”

  众人纷纷噤声,齐齐朝着薛正看去。

  裴筠轻抚胡须:“可是那位大名鼎鼎的陈三元?”

  “正是他。”

  裴筠道:“这位可是我大梁头一位三元公,本官就听听他有何妙计。”

  陈砚在京中,就敢在大殿死谏首辅,失败后又外派来了松奉,将此处搅了个天翻地覆,此人虽年幼,然实在不可小觑。

  薛正便将此计详细诉说。

  待薛正收声,总兵兰剑荣冷嗤一声:“我当是什么好计策,若真如他所言,一旦失败,我等便再无胜利可能,如此冒险之事断不可做!”

  他人也是连声附和。

  “这陈三元怕不是以为打仗是过家家,竟出此等馊主意!”

  “若果真如他所言,一旦战败,担责的可不是他一个地方同知!”

  “陈三元还是做他的锦绣文章吧,打仗之事,还是交给我等。”

  杨维忠在听到陈砚说此计策时,也觉太过冒险,可自己终究是陈三元所救,如今听众人讥诮嘲讽,便心生不满,当即道:“若各位有破敌之策,大可提出。”

  总兵兰剑荣冷笑:“杨大人以为此计可行?”

  其他人也是目露嘲讽,仿若在说,难怪你会大败。

  杨维忠苦战整日,手下死伤众多,归来后便被众人挤兑嘲讽,此时又是这等眼神,他就压不住火气怒声道:“陈三元仅凭三门大炮就吓退宁王的船队,你等谁有此胆量?”

  兰剑荣目露鄙夷:“不过侥幸而已,如此大战,岂能靠此等小聪明。”

  杨维忠正欲再说,身旁一人拦了他一下。

  此乃战时,与总兵呛起来实非明智之举。

  何况杨维忠才吃了败仗,更要夹着尾巴做人。

  杨维忠心中虽不是滋味,也只能忍住。

  总兵兰剑荣转头对裴筠拱手行礼,朗声道:“大人万万不可将我军推入万劫不复之地!”

  此计虽险,却也有其独到之处,倒也没有兰剑荣所说那般不堪。

  他抬头看向其他人:“诸位以为此计如何?”

  此计本就凶险,总兵又已明确反对,其他人自是不会支持。

  就在众人反对之际,薛正对裴筠一拱手,道:“下官以为可以一试。”

  众人纷纷惊诧看向薛正。

  薛正虽为监军,然他们每次商议战略时,其一言不发,如今却要力排众议?

  兰剑荣对薛正此举颇为不满。

  不过对方是锦衣卫,兰剑荣就不敢如对待杨维忠那般随意,只道:“若此计失败,谁能担责?”

  薛正起身,对向兰剑荣:“此战交由本官,如若失败,本官一力承担所有罪责!”

  众人顿时脸色各异。

  这薛大人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呐,竟要一力承担?

  这若是败了,命必定是保不住的。

  不知这薛大人与陈三元是何关系,竟如此力挺。

  若真战败了,责任远不是薛正一人能承担的,所以他们依旧要反对。

  就在营帐议论之际,一人冲入营帐禀告,粮草被人轰炸了。

  众将领顿时脸色大变,纷纷追问才知,陈三元所赠粮食竟被藏于南山上的宁王军趁机轰炸的。

  杨维忠等水军是绕过松奉上的岸,上岸后,粮食从划子搬出,由杨维忠的水军或挑或推运送回松奉城外,如此一来就要经过南山。

  杨维忠乃是最早回来的,后续粮食还在路上,被埋伏在南山的宁王军发觉,直接就是一番猛轰。

  那南山没什么密林,只一些农户院落,连炊烟都没有,更何况他们攻城时,那山上也没人来阻击他们,因此他们并未在意,不成想竟还有伏兵,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粮食本就不够,陈三元运来大批粮食可解燃眉之急,不成想竟就这般被炸了。

  一时间群情激奋,立刻命人派兵去支援。

  六千人冲山,却硬生生被山上大炮给轰了下来。

  到了此时,众将领一估算,那南山上怕是藏有七八千伏兵!

  被如此轰炸后,救回来的粮食只剩三成。

  全军军粮再次紧张。

  便有人提议:“陈三元有六千民兵,想来手上还有余粮,问他再借些吧?”

  此言一出,杨维忠鄙夷得翻了个白眼。

  你们将陈三元贬得一无是处,陈三元凭什么还借粮食给你们?

  就连总兵兰剑荣面色都极不好看。

  不过他倒不是怕陈砚不借粮,而是认定陈砚也没多少余粮。

  一个海寇帮能有多少存粮?

  “粮食撑不了多久,要尽快赢下此战。”

  裴筠扫视众人,目光所到之处,此前还嘲讽不停的众将领纷纷低头不语。

  薛正再次站出,对裴筠道:“大人,下官愿前往海寇岛,与陈三元一同破宁王水军。”

  裴筠稍有犹豫:“此计本就凶险,薛大人从未领兵打仗,怕是不妥。”

  他又看向杨维忠:“杨参将可愿领水军一雪前耻?”

  在众人的注视下,杨维忠热血上涌,当即站出来,对裴筠行礼:“下官领命!”

  此刻的他恨不能立刻再上战场,击溃敌军,好叫己方这些将领们看看,什么叫狗眼看人低!

  “好!此战就交给杨参将!”

  裴筠双手负在身后,文弱的脸上却是殊死一搏的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