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本王直接靖难 第78章

作者:一盒铁观音

  ……

  唐州

  锦川城外十里,宣王军大营。

  “世子殿下,大事不好!靖王带人攻破了宣州城,宣王殿下也被他们给抓起来了!”

  一名亲兵跌跌撞撞冲入帐内,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惊恐。

  “不可能!!!”

  正在和幕僚制定作战计划的宣王世子,听到手下报上来的消息,浑身不由得一震,猛然站了起来。

  “情报从哪里传来的?若是有丝毫误差,本世子剥了你的皮!”

  宣王世子双目通红,仿佛要吃人一般。

  因为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致命了,若是确认属实,那三十万宣军的灭亡只是早晚的问题。

  “是宣州城的将领通过飞鹰传来的!”

  手下立刻将记录着消息的秘信呈了上去。

  宣王世子打开一看,里面不光盖有官印,还有宣王府的特殊印记,基本可以确定是他们的人传来的。

  “怎么会这样!!!”

  确认消息的真假以后,宣王世子两眼发黑,差点一头栽在地上。

  好在手下及时将其搀扶住。

  “殿下,此时应立刻封锁消息,避免军心不稳!”幕僚急忙开口提醒道。

  宣王世子扶着额头,强撑着站直身体,眼中的慌乱逐渐被阴鸷取代。

  下一刻,他手中刀光一闪,就划破了传信亲兵的喉咙。

  亲兵捂着喉咙缓缓倒下,至死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

  “此人谎报军情,乱我军心,已被本世子就地正法!”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冰冷道:“封锁所有营帐,胆敢有人传此谣言者,斩!传令下去,召集各营主将前来大帐议事!”

  很快,所有主将都赶了过来,宣王世子细心的发现,很多人的脸色都不太对劲。

  他意识到,消息终究还是扩散出去了。

  宣王势力并非表面的铁板一块,内部有大大小小的山头和势力,他们都有各自获取消息的渠道,这么大的事情,想在高层中完全封锁消息几乎不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他立刻将众人召集过来的原因。

  他必须先统一口径,否则消息扩散到普通士兵之中,那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叫诸位过来,是……”

  宣王世子刚开口说话,一名亲兵满脸喜色跑了进来,将一封秘信呈给他。

  打开秘信看了一眼的宣王世子,脸上立刻拨云见日,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

  “我就说父王怎么可能会出事!”

  宣王世子将秘信递给身边的将领,“诸位可传阅一遍!”

  秘信是宣王亲笔书写,告知众人他平安无事,宣州城被破,以及他被抓的消息,都是李珩霄的阴谋。

  大多数看过以后,脸上都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但还有一部分半信半疑。

  前面刚得到消息,后面宣王就跳出来说是假的,怎么看都有种欲盖弥彰的味道。

  虽然字迹是宣王的字迹,上面还有宣王的大印,但他们背后的势力,也不可能拿这种事情欺骗他们。

  所以,到底谁真谁假?

  将领们心里也不敢百分百确定。

  宣王世子自然看出了这部分将领的心思,但他短时间也没办法,除非宣王直接现身,否则,怀疑一旦产生,就再也无法消除。

  此时手下斥候传来消息,靖军已经距离他们不足百里,最迟明天傍晚就能赶到锦川城附近。

  宣王世子目光闪烁,环视了一周。

  沉吟片刻后,他开口道:“本世子决定,放弃锦川城,主动迎战靖王的军队!”

第110章 三面合围

  “主动迎战?”

  各营主将听到以后,都不由得眉头一皱。

  他们的原计划,是以锦川城为诱饵,引靖军上钩,再联合肃王军,对其前后夹击。

  为了这个计划,他们提前做了许多布置,如今就这么白白放弃,实在有些不甘心。

  不过在场众人没有一个傻子,自然明白宣王世子做这个决定的原因。

  宣王或许没事,但宣州肯定出事了。

  一个人收到消息或许是假的,但一群人都收到家里传来的消息,里面或许有水分,但不可能全都是假的。

  连他们这些主将得到消息后都心神不安,若是消息扩散到军中,恐怕立刻就要哗变。

  如今他们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个是直接撤军,另一个就是速胜。

  在消息没有扩散出去之前,将敌人击败。

  “一切听从殿下的命令!”

  宣王世子霸道惯了,在场众人没有一个提出反对,纷纷表示赞同。

  “留一万步兵布置疑阵,牵制城中守军,其余各营,分批次出发,务必在明日午时之前,赶到仁华县!”

  仁华县地方宽广,属于唐州少见的平原区域,可以将三十万大军完全铺开。

  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兵力,自然不愿意和靖军来一个狭路相逢。

  宣王世子之所以敢在这个时候改变作战计划,就是因为他们占据优势,无论怎么打都有极大的获胜几率。

  而如果继续等下去,万一靖军得知消息,止步不前。

  亦或者消息在军中扩散,那他们就只有败亡一途。

  “遵命!”

  这边命令刚传达下去,军中就开始出现关于宣州城破和宣王被抓的流言。

  “该死!是谁泄露的?!”

  “杀!凡是散布消息的人,一律斩首示众!”

  宣王世子毫不心软,直接行霹雳手段,抓一个杀一个,短时间就有数百人被斩首,流言的扩散这才总算被遏制住。

  通过这些被杀之人,最终查到消息是从运送粮草的农夫口中传递出来的,并且从昨天开始就有人在刻意传播,只是一开始大家都不信。

  直到今天突然变更作战计划,再加上主将们一个个神色不对,众人这才开始半信半疑起来。

  得知这个消息的宣王世子,只感觉晴天霹雳。

  一群运粮的农夫,居然比他们提前一天得到消息,简直匪夷所思。

  当他急忙派人去寻找的时候,那群传递消息的农夫,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此时宣王世子才终于反应过来,那群农夫根本就是靖军特意派来的,也就是说,靖军不光知道了宣州城的消息,而且比他们要早的多。

  “怎么会这样!!!”

  宣王世子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只感觉脊背发凉。

  如果两者同时得到消息,只要他行动迅速,还有机会打对方一个不措手不及,可对方足足比他提前了一天,这还怎么打?

  恐怕对方早就已经做足了准备,只等着他上钩了。

  甚至连他们刚刚收到的消息,都是靖军有意放进来的,为的就是动摇军心,逼迫他修改计划。

  此时的宣王世子,感觉自己就像是落进蛛网的虫子,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逃脱,只有等待被吞噬的命运。

  “不!我绝不认输!我怎么会输给一个毛头小子!”

  感觉到被人耍了宣王世子,气的不由得浑身发抖。

  可惜再怎么生气,也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事情。

  此时他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原地驻守,一个朝靖军主动出击,至于撤退?

  在他大肆杀戮的时候,就已经没有这个选项。

  他若是敢下令撤退,那就是不打自招,宣州城的消息等于彻底坐实,士气将落到冰点,接下来但凡有风吹草动,三十万大军就会不战自溃。

  何况三十万大军撤退,不是三个人,也不是三十个人,不是说撤就能撤,很可能他刚撤一半靖军就打过来了,到那时就真的成待宰的羔羊了。

  而在坐以待毙和生死一搏之间,宣王世子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传令三军!加速行军,我们要从前方突破,直接和肃王军汇合。”

  只要和肃王军汇合,就还有胜算。

  可惜,大军刚行不过三十里,就和迎面而来的靖军撞在了一起。

  “该死!不是说在百里外吗?!废物!一群废物!!”

  愤怒的宣王世子,连斩了几个探查消息的斥候,发泄心中的怒火。

  不过他也知道,怪不得这群斥候,靖军明显是有备而来,估计在他们得到消息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加速行军。

  目的很简单,就是摆脱身后的肃王军,提前和宣王军决战。

  “对方有多少人马?”

  “回殿下,粗略估计不足十万!”

  听到人数不足十万,在场众人却没有一个露出笑脸,宣王世子的脸色更是阴沉到了极点。

  他脑海中唯一的一个念头就是——完了!

  果然,就在两军正面接战不久,左路军和右路军分别传来消息,有大量靖军从两侧杀出,总人数不低于十万。

  这种三面夹击的攻势,看上去好像只是把一支队伍分成了三支,从三个方向进攻,人数没有增加,攻击强度好像也没有增加。

  实际上这种夹击的攻势,对军队士气的打击是致命的。

  一支军队,不怕实力弱,不怕装备差,就怕没士气。

  同时这种攻击方式,还会极大破坏阵型,让敌人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需要耗费更多的兵力去抵挡。

  受到宣州消息影响,本就有些士气低落的宣王军,面对靖军三面夹击的态势,立刻就出现了溃败的迹象。

  好在这三十万大军称得上是精锐,再加上其中的将领都不是庸才,还有宣王世子的提前准备,总算勉强维持了局势,没有在第一时间溃败。

  “传令下去,让各军无论如何坚持下去!肃王军肯定会发现异常,很快就会赶过来,只要肃王军赶到,我们就能反败为胜!”宣王世子声嘶力竭道。

  这是他们现在唯一获胜的希望,在肃王军到来之前,不要出现大溃败。

  直到此时他才感觉到对手的可怕,凭借比他少了一半的军队,居然在正面交锋中将他完全压制,并且胜率超过九成。

  俗话说得好,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很快,一个极为不妙的消息从后方传来,三万唐州军在一名银甲白袍的小将带领下,全歼留守的一万宣军,此时正极速靠近,马上就要和后军接战。

  “一派胡言!唐州哪里还有三万军队?!!”

  暴怒的宣王世子一刀把前来禀报的将领斩杀,整个人几乎快要疯了。

  因为他知道,只要这三万唐州军和宣军接战,那宣军必然溃败。

  “殿下,此时应立刻分出一支部队,阻挡这支唐州军,只要不让他们形成合围,就还有挽回的余地!”

  其他将领此时都不敢说话,唯有那个胡须花白的老将军站了出来。

  “我,我……”

  宣王世子双眼通红的望着这名老将,面目狰狞,握刀的手更是青筋暴起。

  不过最终还是理智战胜愤怒,下令分出一支五万人的军队,前去阻击后面来的唐州军。

  失去了五万人以后,剩下的部队立刻变得岌岌可危,仿佛随时都有可能溃败,特别是当麒麟铁骑杀入的时候,差一点就崩溃了。

  好在宣王世子及时带亲卫杀出,亲自带头冲锋,恢复了宣军部分士气,这才止住了溃败的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