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本王直接靖难 第73章

作者:一盒铁观音

第102章 十二都天神煞旗

  在李珩霄面前,悬浮着四件铠甲。

  一件是他的寒鳞甲,另外三件则是从武烈王等人手中夺来的紫光铠。

  在他的周围,插着十二根阵旗,每一根阵旗上都悬浮着一尊魔神虚影,有的六足四翼,有的鸟身人面,有的身披红鳞,有的胛生双翼,有人身蛇尾,背后七手……,每一个都奇形怪状,却又威武不凡,令人心生敬畏。

  这十二杆阵旗,正是李珩霄重新祭炼完成的十二都天神煞旗,全都达到了上品法器的层次,而那十二道虚影正是远古十二祖巫。

  十二都天神煞旗的能力就是召唤十二祖巫,十二祖巫乃是创世之神分裂而成,是先天地而生的神魔,拥有不可思议的伟力,传说中真正的十二都天神煞旗,更是能将十二祖巫融合,召唤已经死亡的创世之神。

  眼前李珩霄召唤的十二祖巫,只是一道虚影,威力不到真正祖巫的亿万分之一,不过依旧具有一些独特的能力。

  此时十二祖巫一个个喷出不同的火焰,汇聚到一起,正在帮李珩霄祭炼这四件铠甲。

  紫光铠的出现,让李珩霄意识到,这世间并非没有威胁到他的存在。

  所以他想要尽快增加实力。

  可是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修为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他只能从法器上面找突破口。

  于是想到了将四件铠甲融合,祭炼出一件更强铠甲的打算。

  这种事情也只有他能够做到,一般修仙者连想都不敢想。

  只是这件事情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且中途不能停下来,否则就将功亏一篑。

  所以在感知到龙气变化以后,他也只能压下心中疑惑,继续祭炼铠甲,相信自己的手下能够处理好。

  起码也能等到他闭关出来。

  在十二祖巫火焰的祭炼下,紫光铠如同活过来一般剧烈震动,想要挣脱,破空飞去。

  这并不是说紫光铠是活物,仅仅是因为它具有一丝灵性,本能的感觉到自己即将遭遇灭顶之灾,所以才拼命挣脱。

  不过,在武烈王等人身上的时候,这些铠甲都不是李珩霄的对手,如今又怎么可能能跑得掉。

  随着时间的推移,紫光铠渐渐软化,如同水波一般流动,只是还保持着铠甲的形状。

  “太虚开道,阴阳为引!”

  “十二祖巫,借汝真章——融天脉,铸神煌!”

  李珩霄双手掐诀,口中念念有词,一道道晦涩难懂的符文从他口中飞出,没入那正在软化的紫光铠之中。

  十二祖巫喷出的火焰愈发炽热,四周空间都泛起阵阵扭曲,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仿佛连虚空都在这恐怖的高温下发出呜咽。

  寒鳞甲在一旁静静悬浮,散发着幽幽的寒气,与炽热的火焰形成鲜明对比,丝丝缕缕的寒意与火焰相互碰撞,激起一片片细小的冰晶,又在瞬间被火焰蒸发。

  李珩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祭炼四件铠甲所需的精力远超他的想象,不仅要时刻维持十二都天神煞旗的运转,还要引导能量融合铠甲,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法器暴动。

  “以吾精血为契,以吾神魂为纲,四甲归一,万法皆殇!

  随着最后一字落下,他指尖迸出血珠,在空中凝成血色符箓,轰然没入翻涌的铠甲熔液。

  嗡!

  刹那间,天地灵气如百川归海般汇聚,十二祖巫虚影齐声咆哮,火焰从各种颜色交杂,变成了一种灰白一般的混沌色。

  紫光铠内部结构再也支撑不住,终于彻底融化,化作一团散发着奇异光芒的液态金属,与寒鳞甲缓缓靠近。

  “给我——凝!”

  李珩霄耗尽全身法力,重重拍下法诀,寒鳞甲的冰纹与紫光铠的幽芒疯狂交织,最终在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中,化作一团混沌色的光茧。

  趁此机会,李珩霄迅速服下丹药进行恢复。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光茧终于散去,一件全新的铠甲出现在李珩霄面前。

  这件铠甲十分奇怪,它不是人的形状,而是蛟龙的形状,周身缠绕紫色的雾气,双眼如同两块紫色水晶,晶莹剔透,倒影出李珩霄的身影。

  下一刻,这头蛟龙发出嘶吼,一头撞向李珩霄,在接近李珩霄身体的瞬间,陡然化作一道流光融合了进去。

  紧接着李珩霄的身体,就被一层紫色鳞甲包裹,轻轻一动,更升腾起一股紫色火焰,这火焰却并不炙热,而是冰冷,仿佛要冻结人的灵魂。

  “果然已经达到灵器级别!”

  李珩霄脸上露出微笑。

  法器能够融入体内,这是灵器的标志。

  可惜,他的实力还是不够,凭借着十二都天神煞旗,也只能达到下品灵器的层度。

  “等突破筑基再重新祭炼,或许能直接达到中品层次!”

  不过就算是下品,也足以将李珩霄实力提升好几个层次,就算面对筑基期也能不落下风。

  “既然重新祭炼,模样大变,再叫寒鳞甲就不合适了,就叫你紫蛟甲好了!”

  这名字也算通俗易懂。

  完成此次闭关任务的李珩霄,恢复完灵力以后,走出了自己闭关的房间。

  也就在他出关的一瞬间,早就等的心急如焚的众人,纷纷赶来拜见。

  李珩錞也来了!

  因为此事重大,必须有一个王室成员坐镇,否则阮茶生就算得到过李珩霄的全权受命,也不敢随意做决定。

  实在是这个决定影响太大!

  好在李珩霄及时出关。

  “不必担忧,详细说来。”

  李珩霄倒是气定神闲,至少看众人的情况,虽然情形紧张,但还不致命。

  “回殿下,唐王被宣王军围困了起来,正等待救援!”

  阮茶生详细说明了事情的经过。

  首先是宣王和肃王联合来犯,其次是使者被斩杀,再有就是精锐小队阻击宣王军。

  其中精锐小队,不仅出色的完成任务,甚至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几乎将整个宣王军陷进了唐州的泥潭中,凭着一群临时招募的新兵,硬生生拖住了三十万大军。

  最终不想和这些散兵游勇耗下去的宣王军,选择了直接包围唐州的州城锦川城,也就是唐王所在的城池。

  如今已经猛攻数日,锦川城随时可能陷落,唐王和七大家族的求救信,已经像雪花一般的飞来。

  但阮茶生却不敢派人去营救,因为肃王的十万大军还在边上虎视眈眈。

  只要他们敢出城,恐怕立刻就要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可如果不出城营救的话,唐州必然陷落,七大家族必然反叛,宣王和肃王的四十万联合大军也会很快兵临城下。

  理智上自然是不要去帮,但这段时间唐州帮了他们许多,梁玄卿的计划又使得唐州和宣王军彻底对立,如果唐州真的陷落,恐怕会遭到宣王军的疯狂报复。

  这会让他们在道义上彻底陷入被动。

  鹰扬卫更是得到消息,那位领军的宣王世子答应自己的将领,攻破锦川城,三日不封刀。

第103章 转战千里

  “那位宣王世子已经在唐州进行多次屠杀,死伤民众不下十万余人,也正是因为他的残忍行径,逼的唐州百姓同仇敌忾,这才能凭借几万新兵拖住三十万大军!”

  “真不知道,号称贤王的宣王,怎么养出这么一个心狠手辣,毫无人性的儿子!”

  不过谴责是没有意义的。

  从对方的行事风格来看,绝对是个说到做到的主。

  连使者都敢杀,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如果他们不救的话,锦川城必然会遭到血洗。

  “是属下考虑不周,才造成现在的局面,请殿下责罚!”梁玄卿倒身下拜道。

  “打仗本来就要死人,和你有什么关系。”李珩霄淡淡道:“何况你做的并没有错。”

  听到这话,梁玄卿微微松了口气。

  虽然他确实没有什么责任,但该表现还是要表现一下。

  这也是他比别人高明的地方,其他人都想着逃避责任,唯有他想着主动承担责任。

  “你们的打算是什么?”李珩霄看向阮茶生。

  “回殿下,末将的原计划是出兵十二万,留八万驻守盘龙关,由郡王殿下坐镇!”

  十二万去打三十万几乎没有胜算,就算有锦川城守军配合也没有用,何况后面还有十万敌军。

  就算带上全部麒麟军也没有用,根据鹰扬卫传来的消息,宣王军为了对抗麒麟军,特意组建了一支三万人的“负山军”,里面的人身形高大,背负特制盾牌,搭配重弩和长枪,简直就是骑兵克星。

  麒麟军的数量毕竟有限,就算不惧这支特殊部队,也很可能陷入其中,短时间内无法挣脱。

  没有了麒麟军,刚刚训练成的十二万新军,不可能打得过三十万精锐。

  不过在场众人没有一个是傻子,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李珩霄没有质疑,等着阮茶生继续说。

  “这十二万大军,末将准备兵分两路,其中一支由麒麟军带领,以最快的速度直逼宣州城!宣王藩地虽然富裕,但三十万大军也已经是极限,此时腹地必然防守空虚,只要将宣州城围困起来,宣王世子必然撤兵回援!”

  这一招明显是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至于分兵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阻挡肃王军的追击。

  那位肃王不是傻子,看到靖军如此明显的意图,肯定会进行阻挡。

  但是以对方畏畏缩缩,只想占便宜的风格,大概率不会拼命,所以分出六万人进行阻挡应该不成问题。

  “同时末将给唐州精锐小队下了死命令,让他们想尽办法拖延宣王军的进攻,只要在锦川城破之前,先一步围困宣州城,此次危机就算是解除!”

  “如果宣王军撤军的话,你们要如何返回?而且本王听说,肃王手中有一支万人精骑,没有麒麟军坐镇的六万大将,能挡得住吗?”李珩霄问道。

  “回殿下,宣州水道纵横,其中不少都和锦江相连,只要占据几个渡口就能坐船而下,直达唐州,再由唐州返回!若是宣王军水路并进,那末将就带人从正面突围!有麒麟军做先锋,起码有八成的胜算!”

  “至于肃王骑兵,末将已经提前命人在城外埋设了炸药,同时仿照宣王军组建了“负山军”,其中士兵都是夷族精锐,可能不如真正的“负山军”,但阻挡肃王精骑应该不成问题!”

  这个计划看上去完美无瑕,但是战场上瞬息万变,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造成大溃败。

  比如锦川城很可能撑不住,宣王或许不会求援,还有肃王。

  根据鹰扬卫收集来的消息,这位肃王不仅不怂,还是一个绝世猛人,十岁不到就有千斤之力,十四岁随军历练的时候,单枪匹马追着上千人砍,继承藩王爵位后,更是南征北战,待在王府的时间,还没有他待在马背上的时间多。

  如今之所以按兵不动,不见兔子不撒鹰,只不过想做一只站在螳螂后面的黄雀罢了。

  如果被对方抓到机会,下起手来绝对不会轻。

  虽然阮茶生声称,十二万大军出征以后,另外会再让三万士兵出城列阵,牵制肃王,让其不敢全力追击。

  但李珩霄觉得,如果两军交战的话,靖军败亡的几率依旧很大。

  根据情报推测,肃王实力最弱都是个武圣,而靖军之中实力最强的凌雪峰,也仅仅只能算是宗师后期,差了一大截。

  还有,如果乘船撤退的话,十二万大军要坐多少艘船,到时间肯定要在渡口盘亘不少时间,免不了要经历一场残酷的血战。

  再有,宣王也不是个简单的角色,没那么容易上当。

  不过这已经是众人想到的最佳策略,除非真的按兵不动,放弃唐王和唐州。

  对于这个策略,李珩霄也是认可的,当然,那是在他没有出关的情况下。

  如今,就算这个策略的成功率再提高三成,他也不会执行。

  李珩霄沉思片刻,开口道:“传本王令,此次出兵十八万,前往锦川城救援,留五百麒麟军和剩余兵马驻守盘龙关,另调一万府兵前来盘龙关支援。”

  府兵就是地方守兵,由退役老兵和地方民兵组成,负责维持地方秩序,战斗力也就比普通的土匪强一点,和正规军没办法比,这样的部队,云州大概有五万人。

  “部队明日申时出发,行军速度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

  “遵命!”

  许多将领虽然不太明白李珩霄的用意,但既然是李珩霄说的,那就肯定没问题。

  “即刻挑八百轻骑,裹上软蹄,一人双骑,随本王出城!”

  “在本王没有回来之前,大军不要和宣王军正面交锋。此战本王不光要救人,更要在锦川城全歼敌军!”

  “遵命!”

  将领们各自去忙碌,李珩霄则将李珩錞叫到身边。

  “我将大黄和素螭留下来,保护你的安全,另外留下梁玄卿指挥兵马,你暂时就好好待在盘龙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