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本王直接靖难 第69章

作者:一盒铁观音

  他可以让一部分人忠心耿耿,不图回报,但是没办法让几十万人都忠心耿耿,不图回报。

  凡事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利益上面。

  实际上李珩霄已经给的够多了,光是田地一项,就足以让大部分士兵死心塌地。

  不过饷银实际上只是一部分,甚至只能算个零头。

  真正的大头是日常消耗,奖赏,抚恤金。

  比如这次死亡的四万多人,光是抚恤金就是海量的银子。

  赏金就更不用说了。

  其中比较勇猛的,如陈田根,光是赏银就上百两。

  虽然李珩霄使用银票的方式解决了银子不足的问题,但是银票并不是真的白纸,可以无限制的印发。

  如果被敌人抓住机会,绝对会对整个云州的经济造成重创。

  出于种种考虑,军队增加到二十万已经是极限。

  再增加的话不仅无益,还有可能降低整体的战斗力。

  而且李珩霄从不推崇以量取胜。

  比如这一次的战斗,真正决定胜负的是那三千麒麟军。

  当然,真要算消耗的话,三千麒麟军的消耗,可能比十万大军都要多。

  李珩霄炼制的那些丹药,可都是有价无市,真要是拿到市面上去卖的话,银子估计能堆成一座山。

  还有那些铠甲,更是无价之宝。

  说起这个,此次战斗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那一千件血炼铠甲,还有三件紫光铠了。

  本来这场战斗,是注定赔钱的战斗。

  毕竟他们是属于守城的一方,就算获得最终胜利,也只能抓一些俘虏,缴获一些战斗物资,和蛮族那种烧杀抢掠,越打越富的战斗完全是两码事。

  不过这些铠甲倒是弥补了这一次的损失,甚至可以说是超出了李珩霄预期。

  就在李珩霄整编军队,训练新军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了过来。

  唐州和黄州选择了投靠,也就是成了他的小弟。

  唐州就不用说了,背后的七大家族早就被他吓破了胆,黄州的话则是因为,它已经毫无抵抗的力量。

  黄州的精锐被朝廷抽光,全部加入了南征的大军,现在朝廷军大败,那些黄州军又落到了李珩霄手上中,成了俘虏。

  就算为了这些人的性命,黄州也只能向李珩霄投降。

  何况它离得那么近,李珩霄想吃掉它不过是随口的事。

  随着两州投靠,李珩霄名义上已经具有三州之地,皇道龙气的数量大幅度提升,若能将其彻底收服,龙气肯定还会暴涨。

  实际上除了黄州和唐州外,还有三个州李珩霄同样唾手可得。

  那三个州都和黄州一样,被朝廷抽掉了太多兵力,处于一种极度虚弱的状态,随便派一次军队就能将其打下来。

  不过李珩霄实在腾不出精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派出使者队伍,让三州在名义上支持他,尽可能的增加一些皇道龙气。

  只是想做到这一点没那么容易,毕竟三州边上还有其他势力。

  宣王和肃王!

  随着靖难的口号喊出,这两王没有急着和其他藩王汇合攻打京城,而是迅速出兵把这三个空虚的州地占领了下来。

  这一切李珩霄并不知道,他在军队整编完成以后,就立刻开始了闭关。

  封印那些负面能量相当消耗精力,他必须尽快处理。

  整编完成的军队,则进入紧锣密鼓的训练和磨合之中,虽然得知了消息,但也无力出兵争夺。

  获得三州之地的宣王和肃王,在简单消化以后,很快又有了新的动作。

  与此同时,升任百户的陈田根,终于申请到了回乡探亲的机会。

  他骑上军队借来的马匹,以最快的速度朝着桃源府赶去。

  从离家到现在还不到半年时间,他却感觉像过了几十年,此时的他已经完全没有当初离家时的忐忑,整个人目光内敛,一举一动都透着干练果决,和当初简直判若两人。

  别人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他则是秋风得意马蹄疾,想着背包里的银子,想着马上就能见到家人,他早已归心似箭。

  唯有望着两侧稻田里郁郁葱葱的稻谷,他才忍不住偶尔驻足查看。

  “这下再也不会有人挨饿了!”

  这边陈田根刚到家门口,一名传令兵就已经紧随其后,追了过去。

  “总督有令,军情紧急,所有休沐的军官即刻返回!”

第97章 离合悲欢

  “是二娃回来了吗?!”

  “现在得叫大人了,连县令现在都喊他大人!”

  “没想到,三十多岁了还能出人头地!”

  “三十多岁正是奋斗的年纪,这就叫莫欺中年穷!”

  “乡里乡亲的,咱们都去蹭蹭光去!”

  得知陈田根当了官,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都来串门,陈田根一整天都在忙着接待这些亲戚朋友,连屁股都没有坐热过。

  好在这次回来带了不少银子,否则这么亲戚朋友,可能连碗茶水他都招待不起。

  虽然花了不少钱,但陈田根心里还是开心的。

  富贵还乡,岂能锦衣夜行!

  当然,这也算不上什么大富贵,不过在这种小地方,一个正六品的百户,已经是天大的官了。

  毕竟号称土皇帝父母官的县令,也才七品而已。

  不过真正让他开心的,还是大儿子已经成亲,并且媳妇看着乖巧懂事,是个会过日子的人。

  他也算是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

  送走亲戚朋友,将院子收拾干净,将借来的桌椅板凳还给乡亲,时间就已经到了很晚。

  往常这个时候各家各户早就睡了,一是白天太过劳累,二是舍不得点煤油灯。

  如今陈田根在往村里看去,发现居然有不少人家都还亮着灯。

  这种事情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

  何况村里现在几乎全是平民百姓,连一个地主财主都没有。

  “现在除了种地,各家各户还可以做些小手工小生意,官府不会像以前一样限制,更不会收各种乱七八糟的赋税,各家各户都富裕起来了!”

  妻子陈芽妹脸上的笑容,一天都没有消失过,笑的眼角的鱼尾纹,都淡了许多。

  没有一个女人,在看到自己的男人有出息后,会不开心的。

  当初陈田根离开的时候,她完全没有抱这样的期望,甚至觉得丈夫这么一走,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但她心性朴实,觉得殿下救了她们一家的命,她们还对方一条命,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当初虽然万分不舍,但还是含泪送丈夫离开。

  如今丈夫不仅平安归来,还当了大官,简直就如同做梦一般。

  不对,做梦她都不敢这么做。

  她唯一敢做的一个梦,就是丈夫能够留一条命回来,哪怕断手断脚都是好的。

  “这都是殿下的恩德,以后日子会更好的。”陈田根语气没有一丝的怀疑。

  “嗯!”

  陈芽妹点了点头。

  她发现丈夫这一次回来,好像变了一个人,往日沉闷的性格,现在变成了成熟稳重,往日倔强的脾气,现在变成了有主见。

  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缺点好像都变成了优点。

  以前村里人都说他笨头笨脑,傻里傻气,一辈子只能在泥地里打滚,如今都夸他有富贵之相,未来能当大官,能封侯拜相。

  虽然知道都是些恭维的话,但还是忍不住心里高兴。

  陈芽妹也是越看自己丈夫越喜欢,总是忍不住偷偷打量,偶尔脸上还会泛起红晕,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初相识的时候。

  “好了,这些明天再收拾吧!穗满他们都休息了,咱们也早点休息吧!”

  陈穗满就是他们大儿子的名字。

  “确实该早点休息,你得催催他们两个早点要孩子,等我下次回来……”

  “别说了,难道你就不想再要一个?”

  陈芽妹脸红的像苹果,虽然已经是老夫老妻,但说起这个还是难免脸红。

  “……”

  陈田根也不由得浑身一颤。

  他又何尝不想呢。

  他并非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实际上还生过两个,可惜都夭折了,不是生病,单纯的就是吃不饱,妻子没奶水活活饿死的。

  后来躲进森林里,生活更加困难,别说要孩子了,他甚至不敢有这样的念头,生怕妻子怀孕,连命都保不住。

  如今经过妻子这么一提醒,心里瞬间又火热起来。

  在村里,三十多岁生孩子是很正常的情况,有些四十岁,五十岁还在生,对于百姓来说:要想富,多生孩子多种树。

  此时陈田根也没有了其他心思,跟着妻子就进了房间,很快就熄了灯。

  这边刚忙活完,夫妻俩正说着悄悄话,院子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百户大人!百户大人!传总督令,即刻回营!”

  听到外面的叫喊声,陈田根一个激灵瞬间坐了起来,飞快地穿好衣服。

  在军营,这都是基本功,十个呼吸之内必须穿戴整齐。

  “怎么了?!”妻子还满头的雾水。

  “有军令!”

  “什么军令?你是不是累昏头了,这是家里!”

  陈田根没有理会妻子的疑惑,飞快地跑出房间打开了院门。

  果然看到一名传令兵,边上还跟着一个村里的乡亲,挑着个灯笼。

  “田根,这位军爷说过来找你的,挺着急的,我就把他带来了,不要紧吧?”那个老乡有些忐忑道。

  对方身上可是带着刀穿着甲,他哪里敢不听对方的话。

  “没事!谢谢你了大柱叔,你先回去吧!”

  “那就好,那就好。”

  听到陈田根的话,那老乡这才放心,挑着灯笼快步离开。

  “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这么着急?”

  传令兵左右看了看,见到从房间里追出来的陈芽妹,眼神示意了一下。

  “你先进屋去,我说几句话。”

  陈田根回头和妻子说道。

  “啊?要不到屋里……”

  “进去!”

  陈田根声音不自觉的冷了下来,透着一股煞气,陈芽妹不由得浑身打了一个冷颤,望着这个平日里老实巴交的丈夫,突然生出一股强烈的恐惧。

  陈田根看到妻子恐惧的表情,这才突然反应过来,这里不是军营。

  在军营里呆了那么久,杀了那么多人,怎么可能没有煞气。

  没有这份煞气,他也镇不住手下那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