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闻风太白
不同的是,自己遇见江阳了。
有活成人样的机会,有赚大钱的机会。
自己已经长成大人,不再需要妈妈陪伴在身边。
以后会成为妈妈,陪伴在自己孩子身边。
用成为更好的父母,来弥补童年缺失。
曾觉得天塌下来的事,如今不过一笑而过,甚至成了下酒菜。
如果没有这些红条记着,恐怕小时候自己拼命想实现的愿望,如今会忘得一干二净。
有些愿望能忘掉,也是一种幸运,忘不掉的愿望,反而是酷刑。
阳哥对自己很好。
早就没小时候那么单纯,知道没有人会无条件的永远对自己好。
感激知遇之恩,认知利益关系。
最怕的是,有一天会在江阳面前失去价值,被替代掉,失去一切。
所以。
一定要努力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啊。
“李糯说我出演萝丝这个角色,阳哥从我这里分走了二十多万,只留3.5万给我?”
“李糯肯定夸张了,想离间我和阳哥,抢我的角色,我只是个新人,怎么可能开得到那么多的片酬。”
“以后出演的角色多了,名气大了,才有可能,如果以后,我真的成名了,一个25万片酬的角色,阳哥真的从我这里分走21.5万,只留3.5万给我呢?”
这种事情,并非没有可能。
杨超跃嘴角露出笑意,眼里闪烁明媚的光:“那样更好,说明我在阳哥眼里是有价值的,不会被替换掉,也不会被抛弃,能一直跟着阳哥赚钱。”
阳哥给自己分的钱再少,也比以前在厂里打工的时候多。
更何况,包吃包住,教自己学习。
带自己进入这个圈子。
对自己爹爹真诚。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上哪找这么好的工作啊。
杨超跃握笔,在崭新的红条上,写下字迹,一笔一划,认真专注。
字迹说不上多好看,比之前所有纸条都端正:
[幸福不属于穷人,不属于富人,属于知足的人,希望我未来能永远知足,希望我和我的家人,我的老板,永远幸福——2015年,杨超跃,17岁]
系在柳条上。
再拿出一根新的,写的内容是关于江阳的。
杨世民已经骑摩托回来,拎着大袋小袋菜市场买的食品进院子。
橘红色火舌从堂院的红砖灶口窜出,舔舐铁锅底部。
黑烟与热气扭曲升腾。
未燃尽的木柴噼啪炸裂,火星溅到水泥地上很快熄灭。
老爹下厨的速度很快。
一会儿午饭就要弄好了。
江阳打完电话回来:“和汪导通过电话了,你爹爹不用去一趟魔都,我们用备用协议在这里签也是一样的,剧组那边角色选完了,过段时间演员要聚一起进行剧本围读研讨,然后就是勘景……超跃,你的那些红条还没看完呢,就开始写上了?”
“我的红条都看完了。”
“看完了吗?不是才看到你12岁吗,后面的呢?”
“后面的没了。”
没了?
江阳扫一眼柳条上,杨超跃许愿的位置。
眼睛左右看了看。
抬手捋几下那块位置的红条,确实没有发现杨超跃的。
都是一些陌生的字迹,落笔大部分是姓王的名字,应该是王岗村其他村民写下的。
奇怪。
之前明明记得,杨超跃的红条,不止那么几根。
抓在手里,掂量份量,有七八根的。
明白了。
后面应该有什么羞耻的内容,杨超跃不想让自己看见。
能理解,自己前世当打工人的时候,也会连夜删除朋友圈的抱怨。
杨超跃把摘下的那些红条揣兜,心虚的不敢直视江阳的目光。
视线飘忽。
低头整理衣服。
忽然转移话题:“阳哥,你在祈福树上写你的愿望吧,一会儿我帮你绑上去,我已经写完我自己的,绑上去了。”
“那你正在写的这个,是谁的?”
“你的,顺手帮你写了一个。”
她上身微微前倾,把还没落款的红条给江阳看:“你看。”
上面清楚的写着:[希望江阳以后能住在大城市3000元月租金的商品房里,每年的收入能达到20万。]
杨超跃音调抬高,脚尖轻点地面,语速欢快:“阳哥,我写的愿望怎么样?”
“写得很好,下次别写了。”
以后租大城市3000元月租的商品房?
自己是买不起吗。
每年收入能达到20万?哦,确实买不起。
转念一想,杨超跃能有这样的想法,倒也正常。
以前连租城中村的房子,都是奢望,未来能在大城市租3000元的月租房,是她能想象的天花板。
杨超跃可能压根就没想过,自己能在魔都,或者其他一线城市买房。
以前在厂里打工,月收入是3500,一年下来四万多。
为了年收入能达到20万,也是奢望。
杨超跃是把她对未来的美好奢望,写给了自己。
只不过认知没提升上来,看见的未来,没有自己看见的长远,许的愿自然不同。
“我的愿望,比较脚踏实地。”
江阳接过一根新的红条,认真写道: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能不劳而获,无功受禄,坐享其成,一步登天——2015年,江阳,18岁]
帮江阳把红条系在柳树上,杨超跃看了好几遍,依旧大受震撼。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阳哥,你愿望的前面三个部分,要靠财神爷实现。”
“最后的部分呢?”
“一步登天,不是财神爷能管的事,要拜阎王爷。”
第124章 没了当年少年气,不会再提当年勇
本想带江阳在村里逛逛的,但没时间。
屋里响起杨世民催促吃午饭的叫喊。
推门进去。
堂院左边是红砖砌筑的露天灶台,角落堆积柴火,铁锅边沿积着陈年油垢。
柴火堆旁放着褪色的猪油罐。
旁边是一个抽水井,用稻草裹着防冻。
堂院的水泥面有些开裂,晴天晾晒稻谷,雨天积水成洼。
中央摆着宴客用的可折叠的榆木圆桌,圆桌上有三碗热气腾腾的菜。
杨世民系着围裙,佝偻着腰,在灶台前忙碌着。
“阳哥,这是芋头虾米羹,外地吃不到的,健脾养胃。”
“中间的那碗吗?”
江阳看向榆木圆桌。
中间的那碗芋头虾米羹,看上去是一碗浓稠的米白色羹汤,表面泛着微微油光。
金黄的小虾米浮在表面,翠绿的葱花撒在最上层,能看到炸得酥脆的猪油渣碎粒。
芋头泥绵密但保留颗粒感,汤汁浓而不糊,虾米和葱花的点缀显得很有色彩层次。
看上去就很有食欲。
“这是什么?”江阳指着旁边那碗冒着热气的菜肴,闻起来有土鸡汤的醇厚鲜香,带点酱油的酱香。
“鸡丝烩粉丝,滋补元气的,还能美容。”
半透明的红薯粉丝裹着琥珀色的薄芡,汤汁清亮。
剩下的那碗菜就是杨超跃在来的路上,说要让江阳品尝的伍佑醉螺。
黑褐色的螺壳堆叠在盘中,螺肉半透明琥珀色。
腌料汁微微挂在螺壳上,表面点缀小米辣和香菜。
能闻到强烈的白酒香混合海鲜的咸腥。
杨世民还在炒别的菜,冲着江阳笑道:“江老板啊,跃跃讲你是雾都人噻,肯定蛮会吃辣咯?”
杨世民尽量用普通话和江阳说,语调里依旧带着盐城腔调。
不过江阳听懂了。
他笑道:“是的,杨叔,我家那边很能吃辣……”
话刚说到这,忽然想起杨超跃给自己带的那份,差点被自己嘴唇辣肿的猪脚饭。
他赶紧改口:“也没那么能吃辣,微辣,微辣就好!”
“好格江老板,你先坐刻儿,我还两个菜,好很快格。”
杨世民继续忙活。
杨超跃用抽水井往木盆里蓄水,清洗碗筷,顺便回屋拿啤酒。
意识到江阳一会儿要开车,改成椰子汁。
江阳回车上,从后备箱里拿了两条中华烟,加一瓶茅台,揣兜里,用报纸包好。
打量起杨超跃家。
坐北朝南的砖混平房,不算堂院,建面约80平方米的样子。
外墙保留90年代流行的米黄色水刷石,局部有风化剥落的迹象。
屋顶为双坡青瓦顶。
堂院南墙根有用石棉瓦搭建的淋浴间。
堂屋大门对联残存勤耕雨读字样。
上一篇:重生从操盘县城女网红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