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第227章

作者:甲壳蚁

  小江獭张开手掌,只哇只哇讲了很多。

  老砗磲充当翻译。

  江獭一家和河狸一家本就认识,它们很早便收集矿石,准备让河狸一家帮它们造小屋。

  奈何天不遂獭愿,收集到一半,别的江獭打来了,它们不仅被赶走失去家园,辛辛苦苦收集到的矿石也跟着没了。

  过来投靠老友,连租金都要暂时欠着。

  大江獭请铁木山和凶牙将出手,一方面要报仇雪恨,另一方面则是拿回自家财产,付给梁渠当往后房租。

  至于家,回不去了。

  对方獭多势众,凶牙将和铁木山没法时时看顾,只得放弃。

  再者池塘环境比大泽里好得多,干净又热闹,最关键的是安全,不会有精怪闯进来,比原来的家好得多。

  本来带回来的矿石不止眼前两块,多的已经支付和偿还给河狸一家,池塘里的第二座木屋马上将要诞生!

  梁渠摩挲矿石,不太认识。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他不是铸器师,对矿石认知并不深刻,能认出墨龙金完全是因为它的色泽跟钨金一模一样,加上遍布龙形花纹,辨识度高。

  明天问问陆师兄便是。

  “成,我收下了。”

  第二天。

  暴雨未歇。

  梁渠索性不出门,休养生息的同时在家练枪,罡风纵横间,龙吟虎啸。

  似乎在伏波枪的帮助下,青龙枪法又有精进。

  不过也可能是川主二度垂青的效果。

  诸多兵器当中,梁渠对长枪与弓最有感觉,与川主所擅长相吻合。

  说起来川主帝君用的剑也不少来着。

  只是再学就杂了,故而从未接触过。

  第三天。

  仍是暴雨。

  屋檐雨柱如珠帘,树池中积蓄起一层雨水,久久不曾渗下。

  梁渠眉头微皱,怕不是丙火日反弹,说起来丙火日里的确没下过几场雨。

  当天下午,雨未停。

  梁渠知道找不到什么好时间了,索性冒雨去找陆刚。

  陆宅厅堂内,一侧墙壁被完全清空,展露白墙,唯独上层展挂一张长卷轴。

  卷轴正中,墨色长枪栩栩如生,锋芒毕露,久视伤神。

  梁渠目光左移,于卷轴右下角望见龙飞凤舞的“伏波”二字,底下盖有陆刚印章。

  “师弟冒雨前来,是伏波出了问题?”

  “倒不是,师弟找到两块矿石,想让师兄掌眼。”

  梁渠解开布包,展露江獭给的两块灰矿。

  陆刚低头瞄上一眼:“灰钢,两块大概能有个三百六十两。”

  三百六十两,不算差,不算好。

  梁渠心中有所预料。

  不可能事事如意。

  江豚一族宝物众多,那是因为它们生活在深水区,有收集癖好,是数十年的积累。

  江獭作为两栖生物,需要上岸休憩,近海人族活动频繁,残余的宝贝并不算多。

  “送给师兄了,对我没什么用。”

  “好。”陆刚没有拒绝,“灰钢韧性好,多叠几次,亦是一把好兵器。”

  “日后找到好东西再来送予师兄。”墨龙金留下指头大小一块,没什么用,梁渠也要留着以备今后伏波有损,基本没剩下什么材料给陆刚。

  陆刚本想婉拒,然而想到梁渠在大泽中的恐怖气运,话到一半又吞咽回去。

  确实挺想要的。

  ……

  庭院内,梁渠翻身下马。

  “有人寻我没有?”

  “有!”

  “哦,谁?”

  “河泊所的李大人,您说过李大人来找您就让他进来,我就让他进来了。”

  李寿福主簿?

  他没忘记香邑县附近的鲛人部落,更让李寿福一有香邑县等地的任务就过来寻他。

  莫非……

  梁渠顺着抄手游廊快步赶到庭院。

  李寿福正坐在桌边喝茶,望见梁渠赶忙起身作揖:“梁大人!”

  “莫要客气。”梁渠抬手阻拦,低头望见桌上册页,神色一动,“可是香邑有了麻烦?”

  不料李寿福苦笑。

  “让梁大人失望,不是香邑县有麻烦,是冉大人让我来给您发河伯河长名册。”

  “哦,名册啊。”

  梁渠才想起来自己如今是七品都水郎,先前冉仲轼说要给自己拨人。

  白高兴一场。

第300章 尽是熟人

  李寿福不敢多言,恭敬递上名册。

  “梁大人所辖水域共计三镇八乡。

  三镇为义兴镇,同里镇,洪庄。

  八乡为东璜市,晁淮市,南浔乡,东浔乡,荆刺乡,潭畔乡,周巷头,淳于。

  此三镇八乡,皆是人口大镇,大乡,仅周巷头,淳于乡民较少,户数不足千,渔民数量不过三百。”

  今日来梁宅前,李寿福已翻阅过地方人口档案记录,对各地情况烂熟于心,下足功课。

  梁渠打开册页:“有哪些人来当差?什么职位?”

  “有河伯三人,河长九人,河吏二十四人,河伯为查清,颜庆山,范子玄,河长为颜崇文、朱春桥、季有东……”

  颜庆山,颜崇文?

  梁渠听李寿福介绍,觉得里头两个名字颇为耳熟。

  他翻动册页,找到二人档案。

  册页上不止是有他管辖水域下河泊所河伯,河长的姓名,更写明每个人出身籍贯,年龄,包括相应地区的一众里老,乡老,十分详尽。

  籍贯一栏。

  “华珠县?”

  鬼母教泛滥,遇袭的周遭数县中,华珠县可谓受创最为严重,跑出来讨生活的人最多。

  当日上门切磋的庞清河一行人便是华珠县人,那个叫大壮的大块头给他印象很深,呆愣呆愣的,不太聪明。

  此外遇到的华珠县人……

  梁渠皱眉沉思,良久终于记起缘何耳熟。

  此前貌似见过两人一面,说是想投靠自己?

  记得当时有四个人,另外两人是谁来着?

  梁渠印象不深,实在想不起来,只记得四个是同乡。

  他快速翻面,找到籍贯同为华珠县的两个河长:“颜庆山、颜崇文、朱春桥、季有东,这四个人本来相识吧?”

  李寿福脑海中回忆一番:“没错,此四人皆是华珠县人,先前便互相认识。

  其中颜庆山、颜崇文是亲兄弟,自祖父辈便有武籍,朱春桥、季有东则是同门。

  四人关系要好,且所学武学同出一辙,他们四人互相配合间倒也有门道,于此前鬼母教黄姓支脉当中立过功劳。

  为首的颜庆山升任从八品河伯一职,其余几人皆有所得,莫非梁大人认识他们?”

  梁渠点头:“四五月份吧,四个人给我递过投名状,跑过来说要效犬马之劳,像愣头青,没想到兜兜转转,到我手底下当差来了。”

  李寿福配合发笑,他从帝都来,家里出过四品官,如今虽说没落,让他只能混个外派的九品主簿当当,却对门门道道颇为熟悉。

  哪有这样递投名状的?

  分明是四个乡下来的土包子,人情世故半点不懂,至少先送礼,打好关系,鞍前马后一段时间吧?

  估摸书院都没这么上过,只识得几个大字。

  “咦?寇壮?”梁渠往后翻,又瞧见一个熟人,“那个天生壮骨的大高个?”

  “正是。”

  李寿福清楚梁渠与寇壮间的渊源。

  一个天生半武骨足够引人瞩目,稍微打听不难知道曾经的比武切磋一事。

  “此人是清缴鬼母教后加入进来,据说马上要破四关,人手紧缺下倒让他混了个河长。”

  梁渠纳闷。

  冉仲轼咋安排的,小半是“熟人”。

  不会是觉得事先熟悉,工作起来会方便许多吧?

  除去这几人,剩下的大多没听说过,过半户籍是军武籍,想来是从军汉里选拔,和梁渠要求的一样。

  梁渠把河伯河长的名字记在心里,合上册页:“成,我收到了,有劳李主薄大雨天特意跑上一趟,下回让李立波和陈杰昌跑腿便是。”

  “梁大人客气,淋些雨算什么,大人每日奔波大泽,小功数目冠绝同品官员,方是真辛劳。”

  “咳咳,我听说岳龙大哥前些日子跟卫大人吵过一架?”梁渠咳嗽两声,主动岔开话题。

  “确有此事,倒不是大事,只是意见上稍有分歧……”

  二人攀谈过一阵近况,李寿福主动提出告辞,梁渠挽留不得,让范兴来相送。

  等牵马出门,李寿福带上斗笠,跨出门槛,顿觉一阵酸痛顺沿脊椎骨往两侧蔓延。

  李寿福讶然。

  自己面对梁渠时,竟有意无意地躬着身,此时出门方才轻松下来。

  “不得了啊。”

  不过半年。

  初时李寿福尚能平等相谈,时至今日,竟感受到年轻人威势之重,不自觉地弯腰躬身。

  李寿福抬头望天,雨沿着竹编的斗笠边沿汇成一道滑落,渗进蓑衣的缝隙里去,黏住几根长秸秆流到地上。

  倒是福气。

  李寿福每天早晨起床,一定要先背诵一遍《官箴》。

  为官者,为清廉、为慎独、为勤奋。

  圣人书上说,知道这三件事的,可以保住官位,可以远离耻辱,可以得到上面的赏识,可以得到下面的援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