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和长乐同居,李二绷不住了 第247章

作者:想写日常的咸鱼

  又是看世界地图,又是感叹小。

  李靖大概知道李世民找自己来干什么了。

  世界这么大,觉得自己占的地盘小,肯定要去打!

  “陛下,是不是有什么作战任务?”李靖心里是很激动。

  这些武将基本上都是好战分子。

  当初渭水之盟,一群武将想法是死磕,和突厥死磕。

  李世民指了指美洲,“这里土地肥沃,人烟稀少,还没有国家。”

  李靖一惊,“怎么可能?”

  大唐四周是荒漠草原,或者是高原上都有政权,而且还不弱。

  李世民说美洲没有政权,李靖觉得难以置信。

  “这是唐三藏大师说的,大唐要是从这里过来,造船横渡海峡,过去就是一路平推。”李世民指了指白令海峡。

  李靖看了看地图,瞬间就明白了,“陛下要对高句丽动手了!”

  要北上去白令海峡,中间最强大的就是高句丽了。

  “没错!”李世民指着东北平原,“这里是广袤的平原,肥沃的黑土地,开发好了,就是大唐的第二个粮仓。”

  “第二个粮仓!”李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之前觉得辽东,东北平原是极寒之地,都没有人愿意去,人口稀少,更多是游牧民族。

  “这里的土地远比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肥沃。”

  “这是唐三藏大师所言?”李靖感觉有点颠覆三观了。

  “没错!如果拿下这里,不仅仅可以开辟第二粮仓,还有继续北上,去对面的新大陆,那大唐领土可就得翻一翻了。”

  李世民已经改变的之前的国策了,西北那边价值不如东北了。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264章给李靖的任务,送高句丽惊喜!

  听到李世民的话李靖也来精神了。

  之前一战,李靖为李世民洗刷了渭水之盟的耻辱,直接被封国公。

  现在听到这种事情,说不激动是假的。

  李靖已经是位高权重了,但是建功立业这种事情,谁会嫌多。

  “陛下,准备何时动手?”李靖有点迫不及待了。

  “朕准备给你精锐骑兵,你给高句丽一个惊喜!”李世民说出自己想法。

  “陛下,何时动手?”李靖想要一个确切时间。

  “年后,司天监说还有一次降温,就是降温的时候!”

  “这种天气不利于急行军,陛下是不是有什么其他考虑?”.

  李世民也是驰骋疆场的人,自然明白大冷天急行军不合适。

  肯定不能犯这种错误。

  “萧然准备一批保暖内衣,士兵都有!”

  李靖也穿保暖内衣,自然是知道保暖内衣的好处。

  “如果那样,确实可以,但是粮草问题呢?”

  负责运输粮草的人可比士兵还多。

  李世民从旁边拿起一块压缩饼干,“这个叫压缩饼干,朕试过了,吃一块,比正常一顿饭抗饿,重要的是携带方便....”

  李世民把压缩饼干和保暖内衣的事情和李靖说了一下。

  “这样的话就没问题了!”

  李靖没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萧然给的世界地图,粮草和保暖内衣可是帮了大忙了。

  “之前隋朝的时候在高句丽损失惨重,这一次我们把之前耻辱洗刷了!”

  李世民说的自然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战死的将士被高句丽做成京观。

  京观是古代战争之中的一种特殊发明,主要的作用就是宣传自己的武功和战绩。

  修撰的过程十分的简单,就是在战胜或者击退敌人之后将敌人的尸体收集起来,然后加上封土按照土堆的形式构建。

  做好的京观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军队的士气,让自己的士兵觉得敌人的士兵也不过如此。

  虽然那是隋炀帝时候,但是也是中原将士。

  “臣,定不辱命!”

  隋朝士兵战死在于与高句丽国的战争中,他们的尸首被敌方筑成,这对于中原人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怎可接受这样的侮辱,小小的高句丽国竟然如此欺负中原人!

  “等时机成熟,你就领兵出征高句丽,这段时间你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臣,领旨!”

  让李靖处理政务,不咋滴,要说打仗,李靖可就不困了。

  千里奔袭闪电战,李世民觉得李靖去比较稳妥,上一次打突厥李靖就带了3000骑兵。

  这件事肯定不能李世民和李靖拍板决定,还要和其他人商量。

  在此之前,李世民准备去找萧然一趟。

  本来李世民想召见萧然的,但是想到李治和两个小公主都在萧府,李世民刚好也没事,就想去看看。

  一举两得!

  顺便蹭个饭!

  李世民起身,“准备车驾去萧府...朕去一趟立政殿,叫上皇后一起去!”

  李世民觉得还是长孙皇后一起去比较合适。

  李世民直接去了立政殿。

  “陛下!你怎么过来了!”

  李世民拉着长孙皇后朝外面走,“陪朕去一趟萧府,朕还有一些事情和萧然说一下,另外朕也想去看看丽质明达她们几个了。”

  李世民也感觉到了,很多事情萧然给出不一样的见解。

  长孙皇后也看出来,李世民算是尝到甜头了。

  “好!”

  想到之前萧然说的话,长孙皇后看李世民心情很复杂。

  李承乾和李泰的悲剧,李世民难辞其咎。

  还有长孙家的事情。

  转念一想现在李世民也没想到会到那一步。

  也不能怪李世民,宠爱李泰也没有错。

  李世民没有杀李承乾。

  只能说前期的时候,没有足够的重视。

  “皇后,你怎么了?”李世民也察觉到长孙皇后不对劲了。

  长孙皇后笑了笑,“没事,就是昨天晚上没有休息好,有点神情恍惚。”

  “注意休息!别累着自己,你去萧府住一段时间也行,陪陪明达她们两个小丫头。”李世民也觉得萧府条件比皇宫好。

  “后宫也有不少事情,这样不方便,还是算了吧!”长孙皇后还是拒绝了。

  “事情没完没了的,你累了找个人替你,你休息一下,你现在有孕在身。”李世民拉着长孙皇后手说道。

  “现在还在,以后再说吧!”

  ...

  萧府

  书房

  李治拿着书籍,“姐夫,武帝横扫匈奴了,为什么后面的皇帝还要和亲呀!”

  萧然看了看李治手里拿着史书。

  “是不是觉得和亲屈辱?”

  李治认真点点头,“是呀!为什么不是娶匈奴的公主,而是把公主嫁给匈奴,让汉家公主出去受苦。”

  萧然拉着李治坐下,“这个里面也是有讲究的...”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突然来萧府,众人也是有点意外的。

  “父皇,母后!”李丽质带着两个小公主过去了。

  李世民点点头,“萧然呢?”

  “在书房陪四弟看书!”李丽质指了指书房的位置。

  “朕去瞧瞧!”李世民刚好找萧然有点事情。

  “臣妾也去看看!”长孙皇后也好奇李治和萧然看什么书。

  理论上来说两个人应该不会看一样的书的。

  李丽质自然也要去凑热闹了。

  两个小公主陪着二丫继续去玩滑梯了。

  李世民长孙皇后和李丽质到书房门口,就听到萧然的声音了。

  “中原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始终处于不断斗争不断融合的过程,其中,‘和亲’即是缓和矛盾、促进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不是觉得和亲是王朝实力不强的一种表现,大凡强硬的朝代或君王,都不会使用和亲来安抚周边以求短暂安宁?”

  “是呀!之前皇帝和亲,汉武帝不就是不和亲的吗?”李治说起汉武帝就满眼崇拜。

  李世民长孙皇后和李丽质也听到两个人的谈话内容了。

  有点好奇萧然会和李治说什么,都没有进去,就在外面听着。

  想看看萧然会怎么给李治解释。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265章和亲为什么不能娶异族公主回来?

  “和亲好处多,除了安抚周边的政治作用,更在客观上推进了民族融合。”

  历史上的和亲政策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唐朝时期更是将这种政策运用到极致。

  根据史书记载,历史上最早的和亲政策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自平王东迁,中国历史即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分别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是周王朝国力衰微的表现,说明宗主国周王朝对其分封的诸侯国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更是打着维护周王朝的旗帜,“挟天子以令诸侯”,借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地盘。

  为了在战乱纷争中生存下去,中央政权也不得不放也架子,将自己的公主下嫁给诸侯国,试图通过联姻的形式,寻求大国的支持和保护,这就是和亲政策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交战不断,各国实力也是此消彼涨,处于不断的变动中。

  这时,“和亲”已经作为一种成熟的的政治手段被广泛运用。

  萧然继续说道:“秦晋之好听说过吧!说的就是当时最重要的两个诸侯国秦国和晋国之间,经常通过联姻的方式来彼此拉拢,以达自己的某种政治目的。所以,从一开始,和亲政策就被当作一种政治手段来使用的。”

  刘邦在楚汉争霸中成为获胜的一方,建立了大汉.

  但此时的大汉远不是后来的大汉,刚刚从战争的阴霾中缓过神来,急需休养生息、恢复生产。此时的汉朝还无力通过武力驱逐匈奴。

  忍无可忍之下,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匈怒,结果被40万匈奴骑兵围困在了“白登山”。

  刘邦虽然能在秦末乱局中胜出,面对更加强悍的匈奴骑兵却束手无策。

  此时,刘邦的谋士集团再次发挥了作用,后来官至丞相的陈平动用关系,送钱、送物、送人,各种威胁利诱,才使匈奴退兵,高祖才得以平安回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