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和长乐同居,李二绷不住了 第158章

作者:想写日常的咸鱼

  需要筛选一下了。

  萧然无意中看到大厅另一边的一副山水画。

  其他人也注意到萧然的目光。

  李泰顿时明白了,指着山水画说道:“取过来给小郎君看看!”

  很快山水画来了。

  萧然看了看山水画,山脚下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村庄。

  还有几个亭台楼阁。

  房屋上面炊烟寥寥,近处还有正在盛开的鲜花。

  是初春万物复苏的季节。

  看到这副画,萧然脑海中突然就出现一首诗了,和这一幅画完美契合!

  萧然一喜,说道:“有了!”

  李泰和其他人也是顿时来了兴趣。

  李丽质提笔蘸了蘸墨水,等着萧然了。

  萧然看着画,缓缓说道:“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很快一行字出现在纸上。

  萧然没有练过毛笔字,更不懂书法,但是看到李丽质写字还是觉得赏心悦目。

  或许是爱屋及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李泰喃喃自语,“不错,不错!”

  画面感极强,众人脑海中已经出现这两句画面了。

  有人看了看之前的山水画,说道:“契合画了,妙啊!”

  “确实是通俗易懂了!”

  众人也是很满意了。

  一个个直勾勾看着萧然,等到下面的。

  李丽质露出淡淡笑容,看向萧然。

  萧然笑着说道:“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好!好诗!”李泰兴奋一拍手,后面的和前面对应上了。

  众人一脸惊喜,品味这首诗的同时,又忍不住看了看山水画。

  完美契合!

  李丽质写完放下笔!

  看李丽质的字,也是一种视觉的极度享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妙啊!”

  一个青年兴奋说道。

  萧然也是一惊,自己只是会背,这种东西还真分析不出来。

  这些人都是有东西的,自己在这方面是没法和这些人比的。

  “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确实难得!佳作啊!”

  “质量上乘,却又通俗易懂!太难得了!”

  一群人兴奋说起来。

  这些人说的话,都会被记录下来。

  所以每个人都是尽可能是表现,保证自己留名。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151章再出佳作,李泰的崇拜感!

  只要不是胡说八道,只要是点评鉴赏诗词的话,都会被记录下来的。

  这种蹭好诗词千古留名的机会可不多。

  除了身居高位,想千古留名可不简单,对于文人来说只有写出佳作才可以。

  雅集给所有人一个蹭助攻的机会。

  “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确实适合启蒙书籍!”

  有人再次开口说道.

  “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妙不可言!”

  “确实,这么短的时间就想出来,现在却发现无可挑剔。”

  很多诗词都是经过反复推敲,鉴赏修改的,很显然,这一次不需要修改了。

  里面的字词都是很适合的。

  听到其他人点评萧然也是一阵汗颜,什么对仗押韵自己是一窍不通的。

  讲究押韵,强调韵律,诗的文体是很严格的,段数、句数、韵律、字数、句式、平仄都是固定的。

  押韵又称叶韵,是把同韵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

  中国的民歌、民谣、戏曲、诗、词等,都是叶韵的,不押韵肯定不行。

  作诗要遵循“起”“承”“转”“合”四个步骤。

  能写出工整对仗的诗词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这种诗词不可能千古流传的。

  千古流传的诗词有灵性。

  灵性不是苦思冥想出来的,有些时候可能就是一瞬间的灵感。

  好的诗词动人心,有一些能听的人起鸡皮疙瘩。

  就在其他人热烈讨论的时候,李泰第一时间安排人抄写送去了太极宫了。

  李泰有诗词第一时间会想到和李世民分享。

  长孙皇后也安排人过来了,第一时间得到雅集的情况。

  立政殿,长孙皇后拿着雅集萧然拿出来的诗词,满意点点头,“不错,甚好!生动而含蓄,自然而贴切。”

  太极宫的张阿难拿着书信,说道:“陛下,越王殿下派人送书信过来!”

  李世民放下手里的纸张,“青雀说何事?”

  “殿下说雅集上,萧然小郎君看着之前陛下赠送的山水画写出佳作,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一喜,作为诗人,李世民也是很喜欢诗词的,“拿过来给朕瞧瞧!”

  李世民接到书信,迫不及待打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启蒙书籍,通俗易懂,确实通俗易懂了...顿觉跌君多姿,妙趣横生。”

  李世民赞许点点头,“这样书籍在百姓里面应该更方便流传的,确实不错!”

  搞得李世民都想去看看!

  李世民看了看桌子上的奏折,只能放弃这个想法,今天还有事情走不开。

  “也罢!”李世民打消了这个念头。

  ...

  越王府大厅,一群人讨论差不多了。

  “声、义、画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不可多得的佳作,同时也通俗易懂,启蒙书籍第一首诗词有了。”李泰拍板定下来了。

  其他人也是没有意见的。

  众人都很开心,这种通俗易懂的诗词流传开来,今天的事情同样被传出去。

  大家都有机会,进入史册。

  就长孙冲心里不高兴!

  其他人看萧然的眼神都不太一样了。

  对于比自己强的人,还是心生敬畏的。

  李泰很满意,今天雅集出了一首就足够了。

  “小郎君,可还有其他佳作?”

  李泰也就是随口一问。

  其他人看向萧然。

  萧然四处张望,再一次盯上不远处的另一幅山水画。

  看到萧然的举动,李泰又惊又喜,连忙说道:“愣着干什么?快把画取过来!”

  萧然摆手,说道:“不必!”

  萧然远远看着画,其他人也远远盯着不远处的山水画。

  其实太远了,看不太清楚。

  虽然远,还是看得出来是山水画,还是近景的。

  山的一小部分,截取了有瀑布地方。

  萧然心里顿时想到另一首和画有关系诗。

  缓缓开口,“远看山有色!”

  中国画不重形,重意境。

  但是这幅画是局部,比较写实,笔墨比较重。

  山的颜色不重,就不好突现瀑布里面的水了。

  “远看山有色!”李泰喃喃自语,这一句中规中矩。

  萧然朝着山水画走过去,靠近山水画停下,继续说道:“近听水无声!”

  之前前半句不觉得怎么样,但是这一句一出,有一种画龙点睛的感觉。

  对比感觉,一下凸显出来了。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李泰眼睛顿时一亮,又是佳作。

  好像这不是画,而是确确实实的景色一般。

  其他人快屏住呼吸,等着萧然下面的诗句。

  萧然不急不缓,继续说道:“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对应山水画最下角,桃花上面站在几只鸟

  这可是王维的佳作之一,王维可是号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人。

  画面感极强!

  这一首比上一首还要惊讶。

  “妙啊!巧夺天工!”

  不等其他人看看李泰抢先说道:“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

  “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实乃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李泰表示自己被惊艳到了。

  比之前还让李泰惊艳。

  李泰看萧然都是满眼星星,一种崇拜感,油然而生,无法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