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零点有雨
通讯导航测绘定位方面,可以借助现有的月球探索网络完成,无需额外补充。
导弹弹体需要增减一些设备,譬如去除再入大气层程序、额外添加燃料、增加真空多次点火装置等,单枚导弹改装工作预计需要五天时间。
导弹发射之后,约需要一天时间即可到达月球JH区域。
我们现有洲际战略核导弹总计60枚,每枚导弹最大可携带200万吨TNT当量核弹头8颗,总计480颗。
以需要轰炸面积300平方公里计算,平均每0.625平方公里可分到一颗。
月球真空环境核爆模拟程序显示,单枚弹头完全有能力将0.625平方公里区域内一切物体汽化,轰炸出深约100米的大坑,并将震波传递到月球地下数公里处。
以我们的核掩体性能计算,单枚核弹头的震波杀伤力可传递到月球地表以下约400米处。”
听着这一系列的数据,江阳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
他知道,在月球真空环境之中,核弹的杀伤力会受到巨大削弱。
因为核弹最重要的杀伤方式是冲击波。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冲击波自然就无从谈起。
但就算如此,它的杀伤力仍旧强大到了如此地步。
如果它是在地球上爆炸的话,那……
怪不得上一世仅仅只是一枚洲际导弹从一千多公里高空穿过,那么多国家便立刻软了下来。
只是……
江阳清楚记得,常规的向月球发射卫星、登陆器、月球车等,所耗时间动辄五六天起,这导弹却仅仅只需要一天?
第49章 巨灵神二号
江阳并没有将自己心中的疑问问出来。
一名看样子同样属于行政管理序列的人员问出了这个问题,很显然他对此也不太明白。
顾常山道:“报告首长,原因在于向月球输送常规载荷,譬如卫星、登陆器等,都需要考虑减速的问题。
如此,之前的飞行速度便不能太快,否则便没有足够的燃料减速。
而导弹无需考虑这个问题,它不仅不需要减速,更无需考虑入轨问题,只需要一直加速,将所有燃料都用于速度提升即可。”
江阳轻轻点头,心中明白了过来。
导弹改造需要五天时间。从地球发射到命中月球需要一天,如此便是六天时间。
还剩下四天时间的富余,如此,己方便多了许多回旋余地,可以用来做一些别的事情。
孙长河看向了陆兆明:“陆教授,你们的评估结果是?”
陆兆明深吸一口气,神色满是严肃:“想要达到当前技术水平下最高水平的探测,我们总计需要向月球发送如下载荷:
第一,月球卫星。
我们需要足够精度的光学探测卫星,其分辨率至少也要达到0.1米级,同时要能具备立体测绘能力。
除此之外,还需要红外探测卫星,用于探测该区域的温度异常情况;
需要辐射测量卫星,从整体上测量该区域的辐射状况,以及重力地图绘制等多方面探测。
综合判断的话,需要三颗。
第二,撞击器。
我们需要一台具备一定质量的物体撞击静海该区域,制造人工月震,通过地震波的传递来确认月球地下的相关情况。
这一项比较简单,无论是简单改装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载荷,还是控制现有月球卫星受控精准撞击,都可以满足需求。
第三,也是最重要、最困难的一项,月球车。”
陆兆明神色愈发严肃:“我们需要至少十台月球车同时在该区域范围内活动,实地测量该区域的一切物理数据,并用于接收撞击器所引发的地震波数据。
之所以需要这么多,是因为月球车行动能力有限,但需要探测的面积太过广袤的缘故。
十台月球车是最低标准。如果可以,越多越好。
月球车加上卫星,双管齐下,才能尽可能将数据收集完全,确认该区域高能中微子来源。”
听到陆兆明所列举的条件,江阳默然。
就像之前顾常山所说那样,发射核弹或者撞击器直接撞击月球只需要一天时间,但发射月球卫星便需要至少四五天——这还是不计算前期改造所耗时间的情况下。
可以预见,发射月球车到月球上所耗时间只会更长。
原因很简单,月球车需要的减速比卫星更多,且它还需要一个下降缓冲阶段,更加复杂。
但偏偏需要的月球车数量是最多的。
孙长河道:“航天部门的人在没在?”
“陈玉声向您报道。”
那是一位身体强壮,明显很注意身体锻炼的中年男人。
“撞击器和洲际导弹的事情无需你们负责。
你们需要负责的,是至少三颗月球卫星和十台月球车的制造、发射及登陆任务。
以我们现有的航天发射能力能否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多长时间?”
陈玉声默然片刻,才道:“报告首长,我们刚刚完成了对现有航天发射力量的统计和盘点。
向月球发射载荷的话,目前我们手中仅有一款火箭可以胜任这个任务,巨灵神二号重型运载火箭。
但是,类似月球探索之类的任务,所需火箭从来都是按照计划按需制造。平常时候我们手中并没有该型火箭储备。
同时,类似地球轨道卫星那种一箭多星,在月球任务之中也是行不通的。
三颗月球卫星,十台月球车,每一样都需要一枚巨灵神二号火箭。如此算来,最少便需要十三枚火箭。
而常规时候,一枚巨灵神二号重型运载火箭的制造周期是16个月时间。对应的载荷,卫星、月球车等,就算有成熟的设计方案,建造周期也要在半年以上。
在五天时间之内完成13枚巨灵神二号火箭的生产……完全不具备可行性。”
孙长河询问道:“能否在现有火箭,甚至导弹的基础上改装?”
如今火箭和导弹类型繁多,发射频繁,火箭储备必然有不少。
不仅有以国家力量主导的火箭发射,商业火箭发射同样有很多。
陈玉声摇头:“火箭发射遵循专款专用原则,每一种类型的火箭都对应一种特定的发射任务,譬如近地卫星、货运飞船、同步卫星、导航卫星等。
在这其中,月球运载火箭是最为精密、难度最大、质量最高的一种,其余火箭无法通过改装的方式胜任此任务。就像……就像农用电动三轮车再怎么改装,也不可能在专业赛道上跑赢赛车那样。”
江阳插了句话:“那其余国家呢?有没有火箭储备?”
他还清晰记得上一世循环中,一枚洲际导弹而已,便让他们乖乖将手中的大科学装置暂时让了出来。
这一世能否也将其余国家的力量引过来?
陈玉声沉声道:“报告江指挥,据现有情报和资料,其余国家当前处境也与我国类似。
目前进展最快的是M国的一次探月计划,预计7个月后进行发射,但据我们所知,目前火箭还停留在图纸状态,并未进入实际生产。
以及,就算进行现有火箭改造、重新生产之类,外国航天力量恐怕也没有办法发动。
航天器制造和发射,尤其是短时间内进行的紧急发射任务,对组织度的要求极高。除了我国之外,全世界其余所有国家……全部不具备对应的组织能力。
这件事情只能靠我们自己,其余任何国家都没办法为我们提供一点帮助。”
江阳默然点头。
如果有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那还可以通过武力威慑的方式,整合整颗地球的科研、设计与生产力量。
但如果只有短短几天时间的话,那还是算了。
第50章 外星
冒然引入外国科研力量,只会让事情变得更乱,更加不可控,反而会拖慢整体进度。
“只能依靠我们自己么……”
孙长河默然片刻,再度肃然道:“你之前说不具备可行性的理由是什么?整个国家全力以赴提供支援也不可行么?”
陈玉声神色愈发沉重:“不可行。
一枚火箭所涉及到的零部件高达数百万件,这些零部件需要极为精密的组装在一起,任何一个微小零件的故障都有可能导致任务整体失败。
我们现有的制造模式,是依靠大量的测试和调整,一点一点的将火箭迭代到完美状态,如此才能确保发射成功率。
而测试是最为耗费时间的。不仅耗费时间,测试过程中涉及到的大型装置,譬如试车台、振动台、真空罐等,我国数量也极为有限,根本无法胜任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测试的工作。
这些设备也属于高度复杂的大型设备,建造周期以年计算,短期内根本不可能提升数量。
据我部门评估,就算有整个国家作为支援,全力以赴,极限压缩的情况下……”
他的神色多了一些挣扎:“最多,最多也只能将单枚巨灵神二号重型运载火箭的生产周期压缩到12个月左右。”
12个月……
这个数字,让整个会议室所有人都陷入到了安静之中。
这几乎堵死了向月球发射卫星与月球车,探明高能中微子爆发真相的可能路径。
摆在人们面前的似乎只剩下了一条路。
发射洲际导弹,无差别轰炸月球对应区域。
但这仅仅只是最后的兜底手段,是彻底丧失希望后的奋力一搏。
选择这个方案的话,基本上就等同于将命运交给了冥冥之中的上苍,听天由命了。
这是人们无法接受的。
孙长河默然良久,才抬起头来,一字一顿道:“既然测试阶段是最耗费时间的,那就不要测试了!”
陈玉声骤然抬头,手臂开始不受控制的微微颤抖:“不,不测试?这不行的,不可能的……”
“告诉我,省去测试阶段,以我国的工业产能,有没有把握在五天时间之内批量制造该型号火箭?”
孙长河的声音之中满是斩钉截铁般的坚定:“造它个一百两百枚,哪怕平均十枚火箭才能成功一枚,总数下来也有二十枚,足以运送卫星和月球车了!
现在,你告诉我,能不能做到?”
陈玉声死死的握着拳头,脸上肌肉跳动之间隐约有了一抹狰狞之色:“我,我……能做到!”
“好,立刻去做!”
“是!”
显示着陈玉声身影的窗口立刻变黑。显然他已经退出了线上会议室,开始召集人手执行相关任务去了。
截止到此刻为止,基于江阳带回来的上一次循环的情报,末日计划指挥部已经确定了两个方案。
首先,在五天时间内完成月球运载火箭的制造和发射,并在四天时间内到达月球,开始执行探测任务,以查明月球JH区域的具体情况,尝试确认高能中微子爆发的真相。
其次,立刻进行洲际弹道导弹的改装工作,令其具备直接轰炸月球的能力,并依据上一阶段的探测结果,来确认是否要直接发射,以及具体发射多少枚导弹、搭载多少当量的核弹头。
会议进行到此刻似乎到了该结束的时候。
但孙长河默然片刻,却转而看向了陆兆明,语气愈发严肃:“陆教授,你似乎认为月球上的中微子辐射源是非天然的?”
江阳一怔,随即反应了过来。
陆兆明教授提到了“摧毁”这两个字。而“摧毁”对应的,通常都是某些非天然的,人造——无论这个人是人类还是外星人,都属于广义上的人造设施。
陆兆明苦笑:“我实在难以想象竟然会有天然的中微子形成机制,会恰好瞄准地球,然后恰好可以对人体产生作用——至少也是辅助作用,否则末日之时不应该有中微子爆发,我很难想象这种事情。
但如果是人造的,那一切就好解释了。”
“您是在说……外星文明?”
江阳感觉有些难以置信。
长久以来,所谓的外星文明都只是一个推测之中的存在而已。
虽然几乎所有科学家都认为宇宙之中存在外星生物乃至于外星文明,否则实在难以解释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物这一现象。
地球所处的环境虽然特殊了点,但相对于整个宇宙,不,哪怕只相对于银河系来说,与地球类似的环境都应该有很多才对。
浩瀚银河,恒星数量数以千亿计。行星的数量则只会多不会少。
这么多颗星球,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不了?
没道理地球上能诞生生命,其余星球上却诞生不了。
上一篇:洪荒:我为遁去其一!开局立地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