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道之光
那我们姑且就称他为周师父吧。
周师父说:“要能说到人家心坎儿里,首先你得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开口前,你得心里有数。”
我抢答道:“这题我会啊!
识人之术,就是看相。
对方还没开口,就能知道他的性格、运势等等。”
我开始给他显摆我会的手相、面相等等。
他无奈地看着我,摇了摇头:“低级!”
我:“……”怎么就又低级了?
我觉得挺实用的啊,还乐滋滋跟人分享呢!
在这个“大骗子”面前,我被贬的一无是处。
我忿忿不平地想。
我抱着胳膊,歪着头,挑衅的看着他道:“面相低级?
那你倒是说个高级的出来我看看!”
他不理会我的态度,侃侃而谈。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眸子瞭:眼睛明亮。小婴儿那种。)
达芬奇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妙法莲华经》也讲:“一尺脸上的志气,则尽收在一寸的眼睛中。”
“看相,先看眼!”他道。
他把孟子,达芬奇,和《妙法莲华经》放在一起讲?!
让我有种错觉,这好像是个选择题:请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答案:ABC。
我晃了晃脑子里的胡思乱想,认真地思考。
《天乙笔记》里也有收录曾国藩的相学识人术。
《冰鉴》里有这样一段话:“欲辨邪正,先观动静。
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态时,这个人眼神安详沉稳。
动态时,这个人目光敏锐犀利,生机勃勃。
静态时,像旁若无人。
动态时,像箭头直射靶心。
这是清澈坦荡的眼神。
《冰鉴》里关于表里不一的眼神,描述为:“静若荧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
静态的时候,目光像夏夜的萤火虫一样闪烁不定。
动态的时候,犹如流动之水,游移漂浮。
伪善欺诈之相。
我看着周师父那双真诚的眼睛,不禁疑惑。
他的眼神黑亮无辜,清澈无邪。
似乎怀疑他,都会让我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
他淡笑着看着我道:“不要怀疑我的慈悲和善良。”
我有些迷糊。
我甚至会自我反省,这难道是我内心的劣根性吗?
他好像也是只是满足了那些不切实际的人的幻想,也没干什么坏事儿。
他不满足那些人,也会有其他的骗子去满足他们。
如果没有骗子,那些人就永远也得不到满足。
哪怕是假象,他们至少也曾体验过瞬间的满怀希望。
我应该做的,是规劝人们了解阴阳,知晓天道,不要去做白日梦。从根源上减少人们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不是眼看着大家陷入求而不得的沼泽里挣扎,还去苛责老周的“慈悲救渡”的行为?
我好像魔怔了!
竟然想要为老周辩白?
他似乎能看到我内心的纠结,笑着不理会我,继续说道:“面相、声相等,这些可以伪装。
浮于表面的看相,只适用于看没有什么社会阅历、一张白纸的人。
有些阅历的人都会伪装。
看相,不能局限于看得见的部分。”
我有些无语:“难不成看相,是要看那些看不见的部分?!”
第132章 识人之术(下)
“对!”他肯定道:“要看清一个人,更重要的是观神,也可以称为观气。
这个很难伪装。”
我有些疑惑:“老周,你到底算是哪门哪派的啊?又是儒家,又是佛家,这会儿还有点儿像道家?”
他微不可见地轻轻摇了摇头:“你又狭隘了哈!
《说文解字》说:道,就是人们所走的路。
甲骨文的道字,是十字路口,中间画个大眼睛。(见图)
指的是,好好看路。
认真看好人生的路,顺应天道,分什么门派?!”
他这小词儿整的一套一套的。
旁征博引,把我说的心服口服。
确实是我狭隘了。
他不在意我的心中所想,认真给我讲解“孔子识人三步曲”: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第一步,“视其所以”。】
看对方的言行,这是最简单的。
大部分人只停留在这一步。
甚至有些人,连这一步还没做好。
光听几句甜言蜜语,就被人忽悠瘸了。
根本就看不到对方的所作所为。
“我们不要听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老周语重心长说道,“天天嘴上说爱你,不舍得给你花一分钱的人,他是真的爱你吗?
反过来,也一样。
天天嘴上说爱你,只是想让你给她花钱的人,她是真的爱你吗?”
老周提出了灵魂的质问。
我心想:这小老头儿,对情情爱爱的还搞得挺清楚。
“正话反话,都让你给说完了哈?!”我问道。
他没回应我的调侃,很严肃的继续往下讲。
【第二步,“观其所由”。】
也就是说,观察他的动机。
比如颜回偷食。孔子发现颜回偷吃米饭,不乐意了。后来才明白,原来颜回吃的米饭是因为落灰了,扔了可惜。
孔子感慨:眼见,不一定为实。
老周重音强调:“不但要看他做了什么,更要看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做同样的事,动机不一样,代表的是不一样的意思。”
【第三步,“察其所安”。】
察看对方的志趣所在。
还有的人哪里也安不住,干什么都不得劲儿。
“依据对方的志趣,来识别其人品。”老周总结道。
我承认,老周讲的识人,确实比我说的看相更高级。
但一想到他是卖“仙家还阳丹”的,我就总觉得难以升起足够的敬畏之心。
后来,我之所以会掉进坑里,就是心里存了太大的侥幸,自动的忽略了“察其所安”。
这也是我对老周的敬畏心不足所致。
相信他说的对,但又没有足够恭敬的把他的话时时放在心上。
老周又简单地给我点了一下道:“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如果不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可以辅助微表情判断。”
“微表情?M国FBI用的那个吗?”我问道。
他硬气地给我怼了回来:“什么M国不M国的,这是人体机能的正常反应。
比如紧张时,鼻腔收缩,会下意识地屏息敛气。
惊讶时,会张开嘴巴。
心无城府的人,听人说话时总是想咬嘴唇或吐舌头等等。”
我想到了我自己。
聊天的时候,我经常会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嘴又笨不知道怎么开口。
这个时候,我会无意识的动动嘴唇或舌头。
“你是不是发现我偷偷地咬嘴唇了,所以觉得我心怀坦荡?”我问老周。
他飘给我了一个极其无奈的眼神儿。
我不但收到了,竟然还读懂了:“你冒傻气儿的地方,何止是这一点!”
我:“……”
我无力反驳。
同时我也纳闷儿。
像我这样一个到处冒傻气儿的人,为什么他非要追着教我?
“老周,你到底为什么非得收我做徒弟?”我好奇地问。
还有那么多其他的人,为什么都想要“抢”我?
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玄机?
我有着熊熊的八卦之心,想冒出头来窥探其一二。
老周瞟了我一眼道:“《论语》里讲: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我:“……”
我很无语,我竟然又听懂了他要表达的意思。
不用他翻译我也知道,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嘴巴笨笨的人,木讷、迟钝,不会说大话,办事就比较靠谱。
上一篇:退婚后,师姐主动要与我双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