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道之光
最近一年左右,会有大批量的人开始觉醒。
进入觉醒阶段的人,感知会越来越敏锐。
这个敏锐,既指阳的一面,也指阴的一面。
当然,运势比较低的人,也很容易感知到一般人感知不到的能量,不过这种情况,主要是感知到负面的东西。
所有能拉低自己运势事情,都尽量避免。
比如黑漆漆的头像?
说到头像,一位友友在评论区留言。
第821章的评论
这位友友看到卡通头像那一部分,“主打一个听劝”。
原来的头像如下。
这个就不点评了
友友从上面这个头像,换成了下面这个头像。
点评这一张图看看
这张图当做练习题,大家说说换的怎么样?
第826章 【篇外:】气沉丹田
先回复一下上一章结尾的习题,问题比较多,我再列一遍。
1、人站在左边,巽4到艮8位,算绝命穿宫。
2、换完了还是没看见鼻子。
3、额头还给遮住了。
4、头比腿也没长多少。
5、箭头指向坎宫。
6、箭头箭尾形成坎1和乾6穿宫。
8、文字“放弃”“坚持”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现在很艰难,就好比说“我不怕,我一定能过得很好。”
9、“小杜”两个字,被箭传成串儿定住了,心是不自由的。
大家回复的都很不错,总结的非常全面。
还不会看的友友,倒回相关章节再多理解看看。
(?o?o?)
看到友友们问到了“气沉丹田”。
直接说用肚子呼吸,不是很精准。
我本想上网搜个视频,发抖音上给大家看看就行了。
结果一搜才发现,竟然没有找到说的很完整的。
有的大师讲,气沉丹田就是腹式呼吸,也就是吸气的时候,把小腹鼓起来。
但是又有一些大师讲,逆腹式呼吸才是气沉丹田,也就是跟上面的说法刚好相反,要求吸气的时候把胸腔鼓起来(小腹缩回去),呼气的时候才把小腹鼓起来。
气沉丹田,关键在于丹田,上面两种说法都是在说小腹,不太精准。
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把丹田和丹田穴混为一谈,大概描述说丹田在肚脐之下三寸宽的位置。
其实严格来说,丹田不在我们能看到的肚脐眼下面,而是在中脉上。
丹田是1和2之间那个圆圆的点的位置。
中脉位于人体的中心线上,是指从顶轮到海底轮的能量柱,而丹田就在能量柱脐轮偏下的位置。
也就是说,丹田位于肚皮的里面,气沉丹田不能沉到肚皮上。
这个图会更容易看懂吗?
丹田的准确位置是在脐后肾前。(这里说的丹田都是指下丹田)
气沉丹田的气,也并不是指我们吸进去的那个空气。
我们实实在在吸进去的空气,是吸到了肺里。
而气沉丹田的气,指的是炁,是指把空气中的能量聚集到丹田处。
具体怎么算沉下去,这个不太好描述,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们经常说,力气,“力”也是一种“气”。
比如常见的硬气功表演“胸口碎大石”,就是把气聚集在胸口,产生一股对抗的保护力。
气沉丹田也是一股力气。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自己要拎一个很重的水桶,此时,丹田处就要憋一口力气才能拎的起来。
气沉丹田大概就是这个感觉。
有人形容气沉丹田是一种意念,这种说法也不是特别准确。
它不是用大脑想象出来的,而是神识会感知到那股“炁”沉下去了。
要想气能顺利的沉下来,腰部需要放松。
如果挺胸收腹翘臀,气是没办法沉下来的,有意念也不行。
姿势上,要做到“虚领顶劲”,或者说“含胸拔背”。
这里有两个要点。
一个是“含胸”,也就是说,上半身微微形成环抱的感觉,尾骨是向前的,不能翘臀。(只是轻轻的一种感觉,不用使劲弯。)
第二个要点是“拔背”,也就是所谓的“顶劲”。百会穴是有向上顶的一个感觉。(也是轻轻的一个感觉而已,不必用力。)
至于吸气的时候,小腹到底要不要隆起,不同的门派有不同的说法。
传统的气功所说的气沉丹田,是为了“凝神”,气下来的时候(吸气)小腹自然隆起。
武术门派所说的气沉丹田,是为了“炼气”,一般会用逆腹式呼吸,呼气的时候小腹才会隆起。
这个不太重要,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只要把“炁”沉下来就行。
(?o?o?)
下面是一位友友的反馈。
第822章截图
这里也给大家提个醒。
在禅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受惊。
选个安静的环境,家里有人的话提前打好招呼,不要走来走去弄出声音。
另一个是不要受凉。
影视剧里,高人经常在山巅打坐,微风轻拂,仙气飘飘。
如果会打结界,不会被干扰还好。
咱们普通人在室外打坐,既有可能被其他生物惊扰,又容易受风。
像这位友友遇到的突发情况,怎么办呢?
如果用脑子去思考,这是个超纲题,前面没讲过刮大风时害怕怎么办啊。
但是灵性会知道。
现在觉醒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只要认真修,很快都会发掘出自己的灵性的。
所以这位友友马上“面向窗户跪”,就没有恐惧感了。
这其实也是风水。
前方为朱雀,后方为玄武。
玄武喜静,朱雀喜动。
人的潜意识里,把动来动去的东西放在自己的面前,会更安心。所以恐惧就消除了。
咱们学习的目标就是学会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可以推理出各种没见过的情况。
灵性出来之后,更是会下意识的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连推理过程都省了。
(?o?o?)
给大家留个练习题:完全空白的头像好吗?
这个点之前也没讲过,测测大家的灵性,用心感觉就好。
答案放在下一章的文末。
第827章 【番外:】香蕉偏方
前面分享过香蕉治咳嗽的偏方,有位友友问不适合吃甜的怎么办?
枇杷叶煮水,也可以止咳化痰。
要是能找到当地的采摘园,摘到新鲜的枇杷叶也很方便。
老叶的话比较大,一天用一片就够了。
如果对症,一片就能明显感觉痰少了。
普通咳嗽几片叶子就够了。
(?o?o?)
另外,香蕉虽然性寒,平时不建议多吃,但作为药膳,作用还是很多的。
尤其是香蕉根和香蕉皮,富含各种微量元素,还有抗氧化的各种作用。
摘录了一些给大家看看。
(1)痔及便后血:香蕉二个,不去皮,炖热,连皮食之。(《岭南采药录》)
(2)高血压:香蕉皮或果柄30~60克,煎汤服。又香蕉花,水煎服,能防治脑溢血 、中风(正在住院或者吃药等其他治疗过程中慎用,以免冲突)。
(3)中耳炎: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捣汁搽患处。治中耳炎,取茎汁滴耳。
(4)牙痛:香蕉两枚,煎热汁一碗,含漱。(《经验方》)
(5)止渴润肺解酒,清脾滑肠,脾火盛者食之,反能止泻止痢。《本草求原》
(6)收麻风毒:两广等地湿热,人多染麻风,所属住处,人不敢处,必种香蕉木本结实于院中,一年后,其毒尽入树中乃敢居。《本草纲目拾遗》
(7)手足皮肤裂口:将香蕉皮贴敷在皮肤上,对手足皮肤裂口有效。
(8)皮肤瘙痒症:香蕉皮中含有抑制真菌的有效成分蕉皮素,可治疗由真菌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瘙痒症。
(9)痤疮:香蕉半只,捣泥加适量牛奶,调成糊状,做香蕉面膜敷在脸上,保持10~15分钟后洗去,可去除脸上痤疮,淡化雀斑,令皮肤光润细滑。
(10)原发性高血压病:玉米须、西瓜皮、香蕉。煎服。(《四川中药志》)
(11)痔疮出血,大便干结:每日早晨空腹吃香蕉1一2根。
(12)痈肿、疔肿:鲜香蕉根茎或叶捣烂绞汁,涂敷患部。
(13)咳嗽日久:香蕉1~2根,冰糖顿服,每日1一2次,连服数日(可以连皮吃)。
(14)痔疮及便血:将两条香蕉连皮放在火上烤,然后趁热吃,可改善痔疮及便血。
(15)手足因寒冷出现皲裂:可将香蕉皮内面擦拭患处,连续几天后,可使皮肤滑润起来。
(16)肺燥、干咳无痰、口鼻干燥:可用3条香蕉去皮切段,加冰糖和一碗清水,隔水炖一小时,然后连渣吃下,可润肺祛燥。
(17)血清胆固醇过高:香蕉果柄50克,洗净切片,用开水冲饮,连续饮用10-20天,可降低胆固醇。当然,用香蕉果柄的量不能太大,否则会引起腹泻。
(18)皮肤瘙痒及脚气病:精选新鲜的香蕉皮在皮肤瘙痒处反复摩擦,或用香蕉皮煎水洗涤,连续数日,即可奏效。可抑制真菌和细菌。
(19)早上无精打采:早餐后午饭前,吃少量香蕉可保持血糖水平。
(20)心绞痛:香蕉对身体有一种天然的制酸性,有镇痛作用。
上一篇:退婚后,师姐主动要与我双修
下一篇:返回列表